释放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提升思政立德树人实效

2023-01-01 | 阅读 : 626 | 下载量 :0 投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思政教师职责所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是思政教师的神圣使命。全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释放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实现学生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变,全面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深挖精髓要义,让优秀传统文化听起来很美。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学生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爱国情怀、人文素养。 

在思政教学中讲活用好优秀传统文化,首要在于提升教师认知水平。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传统文化理论功底,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为参照标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真正实现大学生“读懂、学深、悟透、践行”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提升学生认可程度。引导大学生通过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蕴意之美,推开认知、认同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他们在投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第三,注重优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具体教学而言,针对学生兴趣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等问题,可采取将生动的文字、身边的事例、形象的图片和鲜活的视频融合起来,以生动可感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知欲,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增强情感认同,让优秀传统文化想起来很好。大学生成长阶段,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比较活跃,对国事、天下事较为关心,需要更加注重对个体由“知”到“情”的转化。 

首先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教育,充分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和文化营养,确保大学生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如教学实践在“立德”环节强调“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明示当代大学生戒除浮躁、功利心理,守住内心的一份安静,发现并珍惜大学生活中的真善美,保持一份淡定、从容的处世态度,不断磨砺品性意志。善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上的作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健全人格和现代文化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是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责。在“修身”环节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鼓励学生心中要有榜样,以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贤思齐”的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身道德情操塑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断提高内在修养,自觉抵制西方腐朽堕落思想的侵蚀,造就新时代忠诚、可靠、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释放文化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很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归根到底要帮助大学生实现由“情”到“行”的转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要旨在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有效结合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验证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让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要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比如,可以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大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耀感;在参加烈士纪念日祭扫革命先辈活动中,用庄重的仪式感体会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信念,汲取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在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研学中,全面了解湖南本土悠久历史,更加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激发起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作者:杨惠,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量: 626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