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

2024-03-28 | 阅读 : 69 | 下载量 :0 投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974年,毛泽东对国际格局作出新的判断,提出了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从一个“中间地带”到“两个中间地带”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蕴含着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思考和长期探索,它来源于“中间地带”的理论。 

关于国际格局的划分,毛泽东最早提出的是一个“中间地带”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恶化,国共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原先设想的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使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已无可能。在形势转换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46年夏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的理论。他认为,战后世界分为以社会主义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和以美国帝国主义势力为首的反动阵营;在美苏之间隔着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由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构成,战后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美国力图控制和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间地带国家。这一理论对各种国际政治势力作出独具特色的划分,指明了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明确了中国革命在国际上的敌友关系。此后,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这一理论自然地引出了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倒”的结论。 

此后,随着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毛泽东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上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运动不断高涨,资本主义世界的内部矛盾也在持续发展。从中国对外关系来看,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苏关系也濒临破裂。1963年底至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了争取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他将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不发达国家,另一部分指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欧各国。毛泽东指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各国则存在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在与美苏两大国对抗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尽可能地联合这两个中间地带。“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部压力。1964年,中法两国突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障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有了重要发展。 

中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连锁反应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苏三方关系的基础发生重要变化,世界向多极发展的趋向逐渐显露,毛泽东开始再度审视新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60年代末起,国际格局开始出现新的变化。首先,美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由美国占优势转变为均势,美国在西方盟友中的地位也有所削弱。其次,西欧和日本逐渐复兴,东欧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也不断发展。再次,中国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独立的重要政治力量,其他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也有了进一步增长。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1969年发生的中苏边境冲突及此后苏联的核威胁,让毛泽东深感国家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中美出于对各自国家安全的考虑,开始缓和双方关系。1971年春,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序幕。次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中美和解的进程启动了。1971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接着又出现了各国与中国建交的高潮。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苏联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和最直接的威胁。1973年,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设想,希望建立一条从日本经过欧洲一直到美国的统一战线。 

随着国际局势和中国对外关系的迅速发展,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2月,毛泽东在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初次提出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他还说: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根据毛泽东的划分,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与第二世界国家的联合;在第一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中,主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197446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10日,邓小平在大会发言中,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和中国的对外政策。他强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这实际上重新定位了中国的国际角色,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相应的国际责任。 

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战略相比,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最明显的不同是把苏联放到与美国同一个层次来对待。这一转变是基于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联合对中国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防范中国的主要威胁。从思想方法上看,划分三个世界的标准已不再按阶级与社会的性质,而主要是按综合国力,它让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果,对于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基于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国际格局的准确认识,它浸透了毛泽东长期进行国际斗争的政治经验,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在新的形势下的发展。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揭示了当时世界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世界各国实力对比的基本格局,从历史、现实和战略的意义上确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及战略目标。这一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主要依据,它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持续至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消失和国际原有格局整体改变时为止。 

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进展。中国突破“两个阵营”的模式,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方针,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推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积极改善与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以及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从1970年至1976年,中国相继同6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0多个,其中包含了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被孤立、被遏制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获得相当大的扩展。同时,这也保证了不久以后中国能够顺利地实行改革开放并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作者:孙艳玲

来源:学习时报

阅读量: 69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