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类型的材料会要求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往往处理起来比较难,不仅仅是写出来那么简单,很可能涉及后续落实、整改、督查、考核评价等各类问题,所以领导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敏感,慎之又慎,在问题的选择、篇幅的把握、措辞的推敲上等都比较花费功夫。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问题”的写作建议。
写“问题”的逻辑
根据经验,基本上,写进材料中的“问题”,最好满足这么几个条件:客观存在的问题且想解决、能解决、相对易解决的问题,当然,肯定也是非原则性问题。例如某项工作,目前确确实实存在5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数量上,一般会选2-3个写进材料中,主要考虑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解决的周期等。不建议选择解决起来复杂的、解决周期长的问题,这类更适合领导单独找上级领导汇报。
选好问题之后,就需要合理措辞措,因为涉及“问题”的材料很可能与任务完成不达标、被督查发现问题、考核结果不理想而进行自我批评、问责等负面结果相关联,必须谨慎表述,主要还是客观描述问题,避免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定性描述,也不要说的太多。合理恰当的措辞,可以有这么一个作用,即虽然有问题,但并不因此否定努力和成绩。
写“问题”的建议
这里先把常见的材料简单分为个人材料类和工作业务类材料。工作业务类材料又根据知悉范围分为对内材料、对外材料、兼有对内和对外的材料。
关于个人类材料。比如领导个人的剖析材料、对照检查材料、民主生活会材料等,这类材料一般都必须写问题,但是政治性又很强。因此,选择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哪些看上去比较小但又不可能一次性解决的非原则性问题。比如常常看到的,关于学习不够问题“在以学增智上还有不足,对***思想中蕴含的内涵要义、重要方法把握还不够精准”;关于工作太忙调研太少问题“经常被事务性工作牵扯精力,深入基层调研的次数不够多”;关于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对工作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在平时工作中,分解布置任务多,督查问责少”。可以说,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也无伤大雅,毕竟学习肯定不可能一次性到位、调研肯定越多越好、工作重部署轻落实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需要不断整改。换句话说,学习、调研、抓落实等工作都是在做的,在认真执行的,但是有客观困难,做的不到位,下一步肯定要继续做好。也因此,相似的问题可以重复拿出来用,朋友们可以多收集一些以往的材料,适当更换下表述方式,结合当下的工作情况,初稿一般就差不多了,然后根据领导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整。
关于工作业务类对内材料。即需要关起门来,限内部讲、内部知晓的内容,讲话稿也好、书面材料也好,一般都不会公开,或者即便要公开也会对内容进行相应处理。在撰写时,问题的选择和措辞可以针对性强一些,更细致一些,甚至有时领导要求必须见人见事,那就要写的非常具体,例如“半年度各项指标总体完成较好,……,但部分县(区)依然未摆脱负增长,特别是,A区的某指标为……,B县的某指标为……”。把问题讲这么明确,算是一种当面批评,更是为了推进下一步工作,真正把压力传导到责任主体。
关于工作业务类对外材料。即能够公开发布,或者能由媒体报道出去的材料。对于问题的处理会比较谨慎,总体上就是能写粗略就粗略一点、能写少就少一些、能不见人见事就不见人见事。还是用上一部分提到的那个例子为例,如果要公开,可能这么表述就够了——“半年度各项指标总体完成较好,……,部分县(区)依然增长较慢”,主打就是弱化、模糊,一旦处理不好,问题说太多、太深、太细,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工作干的不行啊,怎么存在这么多问题”的感觉。
关于工作业务类兼有对内和对外的材料。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简单罗列几个问题,几句话带过。如果阐述存在的三个问题,在纯对内材料中可以这样表述:“……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交通运输怎么怎么样、园区建设怎么怎么样……。二金融支持不够。……信贷支持怎么怎么样、产业基金怎么怎么样……。三是要素制约明显。……土地怎么怎么样、能耗怎么怎么样……。”那么在兼对内和对外的材料中可以处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金融支持不够、要素制约明显等问题。”当然,具体的问题内容还是可以由领导口头讲出来一些,但材料中就可以不用写了。
总结
关于“问题”的写作是比较谨慎,起草稿件的过程,首选还是写少、写粗,后续可根据领导要求再调整。还有几点注意下:
(1)本单位领导或者上级领导明确点题的问题要写,不能问题解决的难易、周期等去考虑;
(2)有些问题知晓率已经很高了,各级领导、民众都知道,那么也可以不考虑问题解决的难易、周期等,要写进材料中;
(3)如果遇到“问题”慌,实在写不出,可以尝试从“不够”入手,比如责任压实不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够、项目招引力度不够等等。
来源:政研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