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不是“筐”,媒体报道要避免四种趋向

2024-07-24 | 阅读 : 1839 | 下载量 :0 投诉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常态化报道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展开。佳作频出的同时,部分报道也暴露出概念化、片面化、快餐化、泡沫化等问题。

本文浅析做好新质生产力报道需要避开的误区和要把握的原则。

新质生产力报道要避免四种趋向 

(一)避免跟风追热泡沫化 

当下,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干劲十足,但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存在两大倾向:一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一味发展新兴产业,什么热门干什么;二是唯技术论,把新质生产力等同于新技术、新发明。反映到媒体报道中,就是只要和新兴产业、新技术沾边,都往新质生产力这个“筐子”里装,这使得报道内容跟风追热泡沫化。 

这类认知误区易导致对“破”和“立”的关系把握不准,忽视传统产业创变力量。 


20241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布《AI碰撞山东第一大国企,矿山革命来了》一文,展现了山东能源从煤矿数字化改造中开辟新赛道,煤矿工人打着领带就把煤挖了的巨大变化。 

4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又推出报道《济南锻造的这把基因剪刀,正在一步步打破农业的天花板》,展现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农业种质资源的创新。这些报道挖掘典型样本,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山东的老树正在长新芽,对唤起传统产业发展自信、进行正确舆论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二)避免单点聚焦片面化 

生产力变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要素相互配合、一体化推进。但一些报道只盯着“技术革命性突破”这个单点,忽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这个核心要素,对产业深度转型缺乏洞察,导致报道片面。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摒弃线性思维,以系统性思维呈现新质生产力布局的“整盘棋”。 

20244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海阳,推出《到海阳去看卫星发射!山东这座县级市如何无中生有商业航天产业》。海阳成为国内最大商业卫星海上发射基地,和当地自然条件、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密不可分,更和地方政府战略布局密切相关。 

从报道发布后的地方反馈来看,当地很希望把地方产业发展放在全国坐标系下透视,把地方战略谋划和行动力展现出来,此类深度报道正好切中地方“刚需”。 

(三)避免追逐流量快餐化 

在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比学赶超中,一些地方在宣传中追逐流量,呈现出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甚至“标题党”的倾向。这种流量竞赛消减了新闻专业价值,更让新质生产力发展沦为噱头。 

新质生产力报道有特定受众群体,以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为主。党政干部和企业决策者不仅希望获取准确信息,更关注背后趋势、行业变局、政策方向等。受众的关注点决定了报道不仅要展现技术创新,更要展现技术创新、生产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与相互推进,提炼出方法论,这是新质生产力报道的核心价值。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中,南方都市报采用融合报道方式,精准提炼出广东“以质提新”的密码,不唯流量,满足了主流受众的需求。 

(四)避免生搬硬套概念化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一项创新是不是颠覆性的?对产业升级起到多大作用?辨别信息真伪,是此类报道的一道门槛。一些记者专业性欠缺,高度依赖地方部门、企业提供的资料,生搬硬套,内容材料化、标签化、概念化,将“探访新质生产力”变成政绩宣传。 

比如,2024年,低空经济热度极高,《××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报道纷纷出炉,呈现出同质化、概念化倾向。对于这样的热点需要专业媒体及时介入,厘清事实,做好舆论引导。《财经》杂志2024年第12期推出封面报道《低空经济虚实》,深入调研、采访权威信源,将低空经济的产业逻辑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以专业态度矫正了视听。 


把握新质生产力报道的三项原则 

(一)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内涵 

202311月起,主流媒体和理论刊物就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掀起一轮深度讨论,从核心要素、本质特征等各个维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目的就是厘清概念,校准报道准心。这是做好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的前提条件。 

新质生产力报道属于主题报道,对记者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技术素养都有较高要求。媒体人要站在时代的“好望角”上,把握时代巨变,洞察时代逻辑,揭示时代精神,记录时代精彩。 

此类报道主题很“骨感”,但内涵很丰富。把握内涵的丰富性,有助于拓展报道思路、深度、视角的丰富性,从一线挖掘出更鲜活的素材。 

(二)抓大不放小 

新质生产力报道谋篇布局要把握“既要看见细节,又要把握全局”的要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抓大”就是在报道中紧抓“主阵地”搭建,展现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动力和其他“装置”“支架”相辅相成、共同发力的“全局”。“不放小”就是通过多样方式将硬核概念打开,做更具象的透视,从而体会新质生产力背后的每一个维度与内涵。 

20243月,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系列报道,十几路记者深入走访多地,镜头对准细节,以现场采访、直播、评论等融媒形式,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鲜活地展现在一线操作中。 

  

(三)通过差异化报道展现不同发展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落实到新闻宣传上,这就需要推出“稳、准、狠”的差异化报道。稳,在于准确把握破与立的“度”;准,在于准确挖掘亮点、找准切入点;狠,在于提炼地方发展方法论时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20244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绿色低碳山东行系列报道,每篇的切入点都不同。在淄博,抓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山东这个亮点,展现其在新材料赛道上如何引爆区域产业裂变;在烟台,剖析海阳成为全国最大商业卫星海上发射基地这个点,展现县域经济激发的蓬勃力量;在威海,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2.7%、领跑山东超越苏杭,围绕这一要素巨变深挖背后产业嬗变;在青岛,则抓取青岛通过人工智能+”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横切面,展现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能力。 

新质生产力报道可用好这些工具 

(一)用好政策分析工具 

新质生产力涉及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呈现出“政府主导推动”这一特征。这就要求记者充分了解国家顶层设计的背景和初衷,关注近几年的产业政策走向,在各省、市级实施方案中,点对点地对比分析各地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的目标计划、配套措施、人才招引、激励政策的量级和发力点,以此判断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侧重点、推进力度等,锁定报道重点。 

(二)用好数据分析工具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要从关键经济指标中判断地方发展的“质”,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增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增长贡献率等,同时对比这些指标近几年的幅度变化,对地方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用数据可视化形式对比分析发展速度。 

20245月,文汇报推出《探路新质生产力》智库报告,通过热词搜索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词热力图,原始数据涉及文章上万篇,热词超过1000个。这种热词分析打捞出来的亚热词、微热词等碎片化信息,不仅有助于把握报道的层次感,更有助于发现新闻点,洞察新问题新现象新模式。 

  

(三)用足用好专家资源、智库报告 

为弥补专业能力不足,媒体可用足、用好专家资源和智库报告。 

比如,文汇报在《探路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中,邀请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专家协同调研。新京报及旗下新京智库在京召开新质生产力主题论坛,邀请魏建国、徐洪才、赵弘等知名专家分享对新质生产力的前沿认知和洞察,对开拓报道思路、链接新资源起到积极作用,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蔡宇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来源:全媒体探索

阅读量: 1839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