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关于加强民兵力量建设的调研思考

2024-03-29 | 阅读 : 673 | 下载量 :11 投诉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战时是兵,平时是民,肩负着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的任务,更肩负着建设祖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责任。探索研究并做好民兵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民兵队伍建设的作用和地位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重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而建设一支强大的民兵队伍,不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威慑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民兵是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威慑力量。和平要以实力为后盾,要靠强大的国防来维护。不要战争必须准备战争,充分准备战争才能避免战争。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保持一支与捍卫国家安全相适应、与现役部队建设相匹配的民兵力量,这样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

(二)民兵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来势很猛,发展迅速。民兵是寓兵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未来战争中,民兵不仅可遂行传统的战场勤务、支前保障、补充兵员、巩固后方等任务,还可以依托地方优势和资源,积极配合部队开展信息战、网络战等,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作用和优势。

(三)民兵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力量。我国民兵不仅担负着对外反侵略的职能,还承担着对内保稳定的职责。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我国大中城市和海防一线地区普遍建立了民兵应急分队,担负应急机动任务。这支民兵应急队伍,经过正规的教育训练,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在保护群众、保卫生产、打击犯罪、维护主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民兵是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击力量。在抢险救灾、兴修水利和完成重点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民兵以不怕吃苦、突击力强、能打硬仗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多次抢险救灾的实践证明,民兵已经成为遂行多样化非军事行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7.12洪灾中,县共出动民兵2千余人,转移受灾群众9141余人,清理滑坡土石方300余方,装填沙袋1500余袋,疏通加固河堤和排水渠2000余米,抢修道路500米,抢救受灾物资5万余吨,清淤20万余平方。

二、当前我县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原因分析

加强民兵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然选择,是富国强军的战略举措。但从当前我县民兵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民兵队伍整体发展思想偏差严重。主要体现在“三不”上:一是摆位不正。党委落实议军制度不经常,有的乡镇党委连续几年都没有议过武装工作,不能把民兵基层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对民兵基层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标准较低,存在重其它建设轻武装工作的现象。二是认识不足。有的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模糊,认为自己兼的是虚职,民兵工作是武装系统的事,是要人要钱的工作,到底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标准,认识不足、研究不够。三是投入不够。当前一些单位主要领导在基层武装建设问题上,处于支持不够、关注不够、倾斜不够的现状;有的表态好,但只讲不做,一年到头投入的建设经费也比较有限,甚至个别镇乡连应急民兵的服装都保障不了,致使民兵建设工作难以落实。

(二)抓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四化”上:一是“专武”意识“偏离化”。目前,在专武干部当中,身兼数职的大有人在,应该讲,专武干部兼职,既是形势需要,也有利于更好地与各级领导和群众进行联系、沟通,以“有为、有位”促进本职武装工作的开展。但是,有些专武干部偏离主业、淡化职能,将武装工作看成附带工作,甚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二是能力素质“弱差化”。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低学历的多,有军事工作经历的少;能完成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任务的多,能指挥带兵的少;满足于办具体事的多,能站在更高层次主动思考问题的少,个人能力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三是实际困难“轻视化”。有些专武干部家庭困难重重,乡镇领导长期看不到眼里,记不到心里,关心关爱不够,导致工作心态不稳、干劲不足。四是进出渠道“偏窄化”。乡镇专武干部进出渠道问题是严重制约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外行的“占位”多,懂行的受地方人事制度影响,又难以“进位”,县63个乡镇的专武干部中,在2022年以前,经过上级业务部门培训、懂武装工作的不足30%。另一方面,出路偏窄,年龄偏大、任期过长,武装工作“管人”与“管事”严重脱节,重用和提拔的比例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近5年来,专武干部的提升比例仅为20%,部分武装工作干得好的没有得到提拔使用。

(三)抓民兵各类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够”上:一是硬件建设不够过硬。有的乡镇武装部和民兵连(排)办公条件和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有的没有单独的“两室库”,有的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没有配备办公电脑,有的没有建“青年民兵之家”。有的应急分队器材有的只是象征性地摆几种装具,难以满足遂行应急任务的需要。二是软件建设不够有力。仍有部分单位没有相关的制度牌,没有相关工作流程、本表册等。在资料管理上,有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专柜存放,零零散散,到处乱丢。有的存放的文件资料没有及时更新,多数为多年以前的资料。三是政策完善不够及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战争模式的不断刷新,当前的很多法规政策已明显滞后于民兵队伍建设的发展要求,但目前在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修订和完善上不及时,不重视,导致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四)抓各项工作开展矛盾困难依然凸显。主要体现在“三难”上:一是经费保障难。民兵基层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没有规定的标准、没有专门预算,有的靠专武部长与乡镇、行业、企业主要领导相互感情和内部协调,靠企业负责人的国防观念和地方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靠个人的协调能力得到经费保障。二是人员集中难。近年来,在组织民兵整组、训练、开展活动、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完成参建任务时,在册民兵不在位,召集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即使召集起来,也往往是“童子军”、“胡子军”,直接影响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整体效能的发挥。三是活动开展难。多数单位开展民兵工作往往靠“人情”办事,靠关系“疏通”来落实,难形成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部分专武部长思想消极,态度不端正,对民兵建设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除了发牢骚、摆客观、讲条件,就再无建树。

三、抓好我县新时期民兵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县民兵如何走好精兵发展之路,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的民族复兴中发挥应有作用,在推进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美丽繁荣和谐X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应从“四个把握”入手:

(一)把握形势任务特点,寻求抓好民兵作战力量整合的能力

人武部作为军事机关,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部,我们有责任下大力协调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心”的良好环境,确保民兵建设工作有序展开。

一要依靠法规制度统一思想、谋求共识。类政策法规、制度规定是基层人武部落实民兵工作的“尚方宝剑”,人武部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召开议军会、两委会、专题会等,严格落实好军地双重领导十项制度,即:1.第一书记述职制度;2.兼任地方常委制度;3.议军会制度;4.述职报告制度;5.军事日活动制度;6.国防教育进党校制度;7.军地合署办公制度;8.联训联演制度;9.联合执法检查制度;10.绩效考评制度。组织有关人员传达学习关于民兵调整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使大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整合民兵作战力量,是当前改革强军所需、应急维稳所需、军地职责所需。

二要依靠现代媒体营造氛围、谋求共鸣。宣传教育是民兵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各级应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民兵工作的基础工程,构建以激励为主的制度,着力营造浓厚氛围,提高民兵工作质量。首先,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着力提升思想动力。利用媒体拓展廉政教育渠道,抢占宣传教育主阵地。应紧扣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周边环境,通过网络、报纸、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在因势利导上下功夫,在因情施教上见成效,打牢思想教育基础,提升内在思想动力。其次,要以配套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开展民兵文化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民兵知识讲座、民兵文艺演出、民兵影片放映等文化活动。建设民兵文化基地、示范点,建设民兵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橱窗等。结合加入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等时机和学生军训、乡村社开会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认清民兵地位作用和任务职责,营造关心国防、支持民兵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第三,要以制度激励为主导,着力提高自觉性。注重培塑先进典型,立起鲜明导向。采取设立“民兵光荣榜”,评选民兵先进个人、先进家庭、先进单位,举行民兵宣讲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大力宣扬在民兵工作中成绩突出、事迹过硬的单位和个人,形成鲜明导向,提高自觉性。

三要依靠行政机制统一行动、谋求共抓。首先,要成立领导机构,由县政府领导牵头负责,人武部门领导主抓,宣传、组织、人事、交战、人防等有关单位成员参与,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民兵力量建设的合力;其次,要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切实管用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强调全社会的义务,增强工作的政策性和权威性。第三,要落实监督问责,强调制度机制的监督促进作用,对落实制度不好,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促使各类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四要依靠组织影响提升企业形象、谋求共赢。在大型企业建立民兵组织,是军民融合的一项措施,是解决民兵工作“三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体现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一种印证。人武部在依据政策制度做正面工作的同时,可协调党委政府将部分改革红利、优惠政策向此类企业倾斜,可通过扩大宣传树立典型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潜移默化感受到组织和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无形资产,从而激发企业支持民兵工作的热情。

(二)着眼应急作战需求,科学合理调整民兵组织布局

民兵组织布局应着眼快速动员要求,突出本地区民兵组织建设的“重心”,逐步形成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农村,重点地区高于次要地区的民兵组织新布局。

一是向“三重沿”倾斜。结合辖区内重点方向、重要目标、重要通道综合分析判断,打破以往按人口比例平摊任务的做法,在保持基干民兵总体规模的基础上,优先保障重点方向、重要目标、重要通道和沿江组建各类民兵分队所需兵员,加强“三重沿”基干民兵力量。

二是向有条件、有任务单位转移。按照“编为用、练为战”的原则要求,组建民兵分队应充分考虑到所建分队能否派上用场、发挥作用,避免建用分离、建非所用。

三是向“街道社区”拓展。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员素质较高,居住集中。而城市街道作为城市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社会管理功能将越来越重要,因地制宜将社区内的零散民兵编入民兵组织,更能体现民兵的群众性和普遍性。

四是向“行业系统”拓展。事业、机关单位及通信、供电、供水、气象、城建、卫生、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行业系统,人员稳定,素质较高,同时行业、事业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对口人员较多,在行业单位建立民兵组织、组建对口专业分队,有利于领导管理、开展活动和执行任务,有利于提高对口专业分队的对口率,增加民兵组织科技含量,优化民兵组织结构。

(三)坚持“急用先建”原则,实施灵活有效的编组

民兵编组要遵循“建用结合、平战兼备”和“属地为主,就近挂靠,基本任务在先,其它任务在后”的原则,灵活有效、科学编组。

一是按照急用先建原则进行编组,克服交叉混编现象。为避免人员交叉和一兵多职现象的发生,在实施编组过程中,把相对稳定的基干民兵编入应急分队,把行政事业单位基干民兵编入专业技术分队,把企业和行业系统基干民兵编入对口专业分队,把流动性较大的外出基干民兵编入步兵分队;把农村民兵的编组重点逐步由行政村转向乡镇机关、医院、学校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保证农村民兵组织的稳定性。

二是根据分队特点进行编组,优化队伍结构。针对各类分队特点,可将网络分队集中编在移动电信部门,工程分队集中编在基建设施工单位,交通分队集中编在交通运输公司等等。针对个别难以单独完成编组任务的单位,可以统筹计划,从专业相近单位,按专业对口人员实际数量与任务数比例进行抽编。

三是延伸区域范围进行编组,弥补兵员缺口。造成一兵多编、交叉混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兵员缺口问题,因此民兵编组一方面应灵活掌握方法,通过扩大预训对象、放宽退伍军人及专业对口人员年龄限制弥补兵员缺口;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掘本地优势,拓展成员选择途径。

(四)把握民兵活动特点,建立健全民兵管理制度

在民兵工作和动员法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策和制度将起着重要的弥补和推动作用。

一是建立外出联系制度。基层民兵连(排)长对外出人员进行登记,发送《预编对象通知书》、填写《外出登记卡片》,基层武装部每月定期与外出人员联络一次。

二是建立委托代管制度。对同一地区(单位)务工超过10人以上的可由人武部向其属地基层武装部发出委托函,委托协助代管,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对建有民兵分队的相对集中地区,可委托属地党组织代管,彼此建立合作关系和联系制度,以便随时掌握外出民兵的近况。

三是建立紧急召回制度。通过与民兵签订紧急召回协议,规定在整组点验、重大演习、国家动员需要等时机,接到人武部通知,必须规定时限返回,对不履行协议,违反规定的,由政府对单位或个人实施一定的经济处罚。

四是建立奖惩及激励机制。尽快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民兵参加活动的经济补偿办法和抽调民兵执行任务期间岗位保留政策,并对表现突出的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增强民兵组织建设的吸引力。

改革强军永远在路上,抓好新时期的民兵整组工作,不仅是人武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党委政府重视关心的一项工作,更需要全社会和广大民兵的支持与配合。只有以习主席强军思想为指导,思想重视、思路清楚、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作风务实,才能推动新时代基层民兵力量建设再上新台阶。

阅读量: 673 下载量:11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