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提高未来金融服务的三大举措

2024-03-26 | 阅读 : 318 | 下载量 :8 投诉   

    今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内容,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更彰显了上述“五大版块”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针对性部署,对于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金融资源投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写好这一内容,首先要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五大版块”所涉及的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和经济金融结构优化的着力点等重要领域。其实质性要求是在中长期调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国家战略性重点领域建设。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设施、民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总量看,信贷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结构看,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增长保持高位。

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我国金融业、金融市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化架构,但是金融服务结构、质量、效率还有不足。因此,聚焦“五大版块”来发力,也是为了推动金融自身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真正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

打通发展堵点卡点。科技金融作为“五大版块”之首,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让金融更好赋能科技创新,对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科技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侧重于通过市场运作,以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机制,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在科技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风险评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下一步需要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在城乡之间、不同规模银行之间、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产品供给、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力度和精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应协同发力,形成全面的普惠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

此外,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深化,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做好做优。未来全社会需要有充足的养老资金服务,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产业体系,这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从中长期着眼,银行、基金等行业可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专属产品及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家庭结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在养老财富积累与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

发挥数字金融赋能作用。数字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金融服务的金融业态。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

数字金融是做好“五大版块”的主线,伴随着数字化与新技术的演进与冲击,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制度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众多金融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因此,数字金融贯穿完成其他几篇大文章的全流程。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的深刻变化,也为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赋能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一方面,数字技术增进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了单位客户服务成本,并以此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普惠,触达更多的长尾客群。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嵌入互联网场景的能力,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提升客户识别和画像的精准性,并由此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对于金融机构应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做好顶层设计。金融机构需要围绕业务战略,明确转型需求与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提升科技和数据治理能力,夯实数字化基础。充分认识数据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意义,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三是深化场景服务能力,重塑经营模式。深化数字技术的金融应用,创新金融产品研发,不断开发场景金融服务,拓展金融服务边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四是平衡好安全与发展。

围绕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做好“五大版块”应该以数字金融为切入点,尽快推动科技金融、养老金融增量提质,促使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优化升级。同时,需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各类金融活动的风险特征,掌握好创新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

笔杆儿网,www.biganzijiayuan.com

笔杆儿网www.bgzjy.cn

阅读量: 318 下载量:8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