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课】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

2023-05-29 | 阅读 : 391 | 下载量 :0 投诉   

4.87 1.00M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这里是笔杆儿网网上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我是播音主持小杨

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一个是讲道理的人有问题,一个是听的人的问题。

一、讲道理的人的问题

1、对受众没有分析,凭感觉在自嗨。

《道德经》有段话: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上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

中等人听了道的理论,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

下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老子把人在对待新的认知时的反应分为上中下这三个层次,是对待新的规律和知识的态度及理解的层次。

讲道理的人,要去分析,了解受众是什么样的层次。如果遇见谁都是大道理,很可能就会成为最讨厌的那个人。

2、讲大道理的人,往往好为人师。

现实生活中,好人为师的人很多。你说一个问题,他马上进行归纳,总结出一套大道理,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你一番。希望凭此获得你的崇拜,满足其自尊心。

这种人往往是最让人讨厌的。更不用说去接受他的那个道理了。

见了面,恨不得马上绕开走。

3、大道理往往是大而空,不接地气对受众没有任何帮助。最后成为了说教。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怎么怎么的。耳朵都起茧了。你说这些道理有用吗?反而会带来副作用,更加抗拒,反感。

4、没有搞清楚受众的真正诉求。

有时,我们找朋友诉说,并不一定是要真正解决问题。

朋友失恋了,找到你倾诉,其实并不是要你去帮他解决目前他失恋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他目前的情绪—很痛苦,需要人安慰诉说。

但如果你跟失恋的朋友说:没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要因为一棵树木失去了一整片森林。这些大道理,根本没有用。

反而你去陪他喝酒,发泄情绪来得更实际,更能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

5、不了解人对新知的接受规律

天道中有句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就给不了我,给我也拿不住。

这就是接受新知的规律。

关于学习,有个三圈理论,处于舒适圈和恐慌圈中间的成长圈,才是最有可能被接受的东西。处在成长圈内的东西,可能是他摸索了一段时间,但没有得结论。

你讲的东西,刚好处于他这个阶段,他想了,没整明白,但你一说,他就有感觉了,可能因为某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他来说,这才有用。

换句话说,你讲的,他才能消化得了,最后才能转化成他觉到的,悟到的,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

二、受众群体的问题

1、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去寻求帮助的时候,可能也不太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大多数时候都是来寻找安慰的,寻求理解,寻求情绪上的安慰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想要解决问题的。

正如上面所说的失恋的案例一样。

当解决方案是大道理的时候,内心是非常不接受的,甚至是反感、讨厌的。

2、大道理往往听起来空洞,且不接地气。

而大部分的人,只想着我拿来就能用。他们想的是告诉我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走。不愿意多动脑筋去想更多的。

他们需要的是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如果还需要我去听道理,再去想办法自己解决,那还不如不听道理。因此相比较于道理,实际操作的方法更容易让人接受。

3、熟知非真知。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说的这个道理我都懂。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这其实就是熟知,而非真知。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实际上理解得不深。所以感觉不能付诸行动。

4、固执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个人构念是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经验、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认为世界就是自己认为的那个样子。尽力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

当一个人认知能力不高、见识不够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少灵活性。所以思想容易狭窄,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

无知比博学更容易给人带来自信。

这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固执。

因此一旦新的认知与自己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经验,相信自己的固有观念,排斥新的认知,甚至讨厌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

这些大概就是大多数人不喜欢大道理的原因。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阅读量: 391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