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音频课】文稿怎样写出现场感

2023-05-23 | 阅读 : 113 0  

8.42 1.45M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这里是笔杆儿网网上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稿怎样写出现场感》。我是播音主持小杨

刚从事文秘工作之初,我是妥妥的“小白”,文章写得很生硬、没有现场感。一次,科长让我负责起草领导在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的讲话,我施展浑身解数拿出初稿,结果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会议当天,科长带着我去听会,偌大的礼堂,坐了两千多人。等会毕人员散尽,他把我拉上主席台,一下子按到主要领导座位上。我瞬间紧张起来,如坐针毡、手足无措。

他说,你感受一下,假如你坐在这儿,会讲些什么?虽然那时两千多个座位已“人去椅空”,但我仍感觉有千人目光齐射过来,不禁“战战惶惶,汗出如浆”。等平静下来后,从“会议第一座”的视角看会场,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初稿与现场明显“违和”,有些表述在那个场合下“领导根本念不出来”。

那一刻,我第一次对“现场感”有了切身体会。后来在多年的文秘实战中,屡屡遇到“如何写出现场感”这个话题,自己“且写且思考”,积累了一些初步体会,下面拿来与大家分享。

1.第一步:“身”临其境——感受物理现场。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一尝”。只有到了现场,才能更好体会到“现场感”。

①亲临现场。听会是文秘工作的常态,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当地经常开会的场所“周游一遍”,直观感受会场大小、座椅设置、主席台摆放等。一般情况下,在不同规模的会场开会,讲话的风格和要求不尽相同。

在会展中心、人民会堂、大剧院等大型会场上,参会人员多、受众面广,领导讲话时要相对宏观一些、“有所顾忌”,不能安排过于具体的工作、谈比较敏感的话题、讲还未确定的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会一般用来统一思想”。

在小型会议室开会,参与人数较少,讲话就能稍微“放开一些”、甚至“敞开来讲”,问题可以“尖锐抛出”、困难也可一一列举。为寻求“破题”路径,大家可以“针锋相对”、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可以适当“插科打诨”、在谈笑风生中“抽丝剥茧”。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小会一般用来解决具体问题”。

弄清了会议大小,在表述时就要有所取舍。有一年我市召开全市旅游大会,我起草领导讲话时,把主要领导随口说过的“唱响京州——‘惊(京)喜连连、周(州)到贴心’旅游品牌”写了进去,主管文字的秘书长修改时删掉了,他说“目前这个说法还未经市委研究确定,小范围内说可以,但是在市四大班子都参加的全市大会讲,就不太合适。”

②模拟现场。能直观体验现场最好,但有时会场是临时性的,比如开工奠基仪式,往往是你稿子写完了,会场还没有搭建好;有时领导赴外地参展、开会、培训,我们无法提前到会场,怎么办?

有一年,在全省与新加坡国际物流合作对接会上,领导有个5分钟的推介发言,会议是在新加坡会展中心N201B会议厅举行。这个会议厅有多大?现场能坐多少人?领导是坐着讲?还是站着?大家都没去过,一时无法捕捉“现场感”。这时科长提醒,去不了现场,可以上网搜搜,看看有没有相关视频或照片。我们豁然开朗,一搜果然找到这个会议厅举办其他活动时的图片。依托这些照片,我们脑补了领导发言时的画面。

有写友会问:“我们开会长年累月都那几个固定会议室,经常去现场,但还是写不出‘现场感’,怎么回事?”

感受物理现场是写出“现场感”的第一步,其实也是很小的一步,大量的工作其实是在第二步。

2.第二步:吃透会议通知——脑绘全景图、模拟全流程。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试听内容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觉得课程挺好的,大家如果觉得课程挺好的,可以点击下方单独购买或开通会员学习完整版课程。再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内容,您需要支付¥5元)

(温馨提示:VIP免费使用全站内容!)


阅读量:113 下载量:0 收藏: 投诉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