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2-02 | 阅读 : 1008 | 下载量 :0 投诉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发展重点任务。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后五年和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用足用好各项发展优势,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稳产业强链条育动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经济总量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内蒙古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很多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完全有潜力把经济总量做大。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做大经济总量必须推动产业扩模提质,围绕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扣“两个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传统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高标准培育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煤炭清洁替代和高效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减碳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提高投入产出比。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千兆固网普及工程、“5G+”应用示范工程。实施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资源高效利用、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等工程,建立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美丽内蒙古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内蒙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我们要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守耕地红线,抓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造利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提高单产水平。更加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和奶业振兴行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发展设施农业和舍饲圈养,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科学技术服务、品牌培育和售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内蒙古的旅游从东到西都火起来、一年四季都热起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强化服务意识、有解思维,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攻坚战,向科技要质量,向人才要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的活力动力,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当前,研发投入不够,创新基础薄弱,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突出短板,瞄准稀土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氢能、碳捕集封存五大领域,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前沿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 

区域竞争、城市崛起、产业发展,需要依靠人才集聚,只有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保障措施,理顺引进机制,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招才引才。大力实施“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定向委托”制度,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校院所自主权,拓展深化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人才机制改革,为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体制机制创新是持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的有效途径。内蒙古要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坚持对标一流、学习一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的“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在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统筹开放与疫情防控,抓好各类开发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构建灵活务实的、与外贸政策相连接的产业政策响应机制,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发挥好“三驾马车”作用,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全力用好“三驾马车”,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恢复和扩大消费,东进西扩搞好开放。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持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切实发挥需求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投资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形成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手段。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重点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等领域项目建设。要更好发挥投资引领带动转型发展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和政策对全社会投资的激励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力度,增加财政对短板领域的资金支持,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谋划建设一批既利短期稳增长、又利长远促转型的好项目。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用好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活动招商等方式,推行盯牢盯紧、挂图作战、一事一策、统筹推进的工作方法,把项目落实好,把投资引进来。 

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要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要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促进传统消费继续恢复,推动假日消费、街区市场、门店商铺、夜间经济等全面活跃起来。要扩大旅游消费、绿色农畜产品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促进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消费升级。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与京津冀地区全面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交流,加强与沿黄省区及毗邻地区合作,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做强开发开放平台,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统筹口岸、通道、各类开放载体、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发展格局。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 

科学配置资源,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内蒙古要以“五个大起底”行动为牵引,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把有限的要素用在刀刃上,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能源对任何国家、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多数传统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必须向节约要效率、向集约要效益,以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焦化、煤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全面开展节能诊断、能效评估和节能改造,提高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重。实施工业园区节能工程,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严格执行电机、风机、水泵、工业锅炉等设备的国家能效标准。综合运用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广高效制冷、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管控等技术。全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健全重点用能项目预算管理制度。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稀土是我区最具优势的资源,但产业链条短,资源转化增值水平较低,要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将资源“吃干榨尽”提升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废渣等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开发生产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路面基层材料、土壤改良剂等产品。要谋划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弃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实施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土地闲置就是浪费资源,闲置土地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让沉睡的土地“动起来”,释放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推进低效用地再利用。提高开发区新建项目准入门槛,倒逼园区和企业提高亩均产出水平。 

内蒙古水资源禀赋差且时空分布不均,面临水资源短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水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要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循环利用水资源,推动工业经济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聚焦火力发电、煤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节水合作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完善节水标准体系,推动各盟市创建节水型企业、园区。 

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多措并举推动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抓紧抓实教育、医疗、养老等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收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日益增强。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扩大产业就业容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带动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鼓励和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兴办社会公益实体。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要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教育均等化,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推动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加大财政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实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作者:杜勇锋,来源:《内蒙古日报》

阅读量: 1008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