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一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二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三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四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五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六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七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一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下面,根据通知要求,谈一下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的理解和认识。
一、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已成为激励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要求全党一定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三、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和理解。一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是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六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四、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指出。中期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直在路上。近期目标是到二〇二九年完成“七个聚焦”的目标任务。
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即“七个聚焦”的近期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既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是总目标下当前五年的分目标任务,也就是近期的目标任务。
六、“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
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是在改革实践基础上的又一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和坚守的重大原则。
总之,第一部分是整个决定的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总结了改革成果、改革经验,深化了认识,凝聚了共识,坚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完成时限和坚持的重大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聚焦**“4433”工作推进体系和“四大提升工程”,认真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改革任务在**落实到位。要团结引领全区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充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深入调研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二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会议要求,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朝着高水平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创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及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等新挑战。面对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该如何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置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五项举措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又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七个聚焦”之首。这充分彰显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担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二、精准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
1.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要进一步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同频共振,实现效益最大化。
2.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这些重点改革任务是我们下一步调研协商、履职建言的重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
三、切实发挥政协组织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助力作用
1.要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主动对标对表,找准履职结合点,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服务大局的工作,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重要责任。
2.要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履行政协职能。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围绕市场准入、民营企业融资、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商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三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副主席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第三部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学习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决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这一部分共提出了5个方面的任务,它们分别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从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看,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只有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发挥其牵引作用,才能以重点带动全局,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决定》在有关政策领域对“深化”、“深入”的关注,前所未有,这是在“深水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对“系统”、“统筹”和“融合”的反复强调,非常明显,重在解决“政策打架”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相关领域的调研力度,经常性联系常委、委员,了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堵点、难点、痛点,并把调研中发现的个案或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时形成有关建议报送有关部门。《决定》提出要“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布局、内卷式竞争等是部分基层调研对象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地方难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同时,围绕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激励创新中的作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深度不足,要素数据资源共享不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调研中,把微观层面的问题找出来,反映上去,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壮阔的历程一再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对于**来说,奋战新征程,就要深刻领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好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聚焦区委“4433”工作推进体系,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基础上,形成更多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力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这次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一份有关未来建设的总蓝图、大愿景、全规划,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把学习好贯彻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立足政协性质定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四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副主席
按照会议安排,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汇报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在更多领域和更高水平上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仍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诸多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深入推进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刻理解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可以充分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这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升国家竞争实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要积极宣传全会精神。紧扣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一主题,精心组织策划,讲好政协故事、发出政协声音、传递政协价值。引导广大委员和各界群众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激发改革动力,汇聚起万众一心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磅礴力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见效。要进一步增强履职成效。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上半年,区政协组织专门力量,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专门的建议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部署,立足政协工作职能,切实谋划好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改革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五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
根据这次学习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行了仔细研读。现汇报以下三个方面体会。
一、深刻理解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讲,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也是这一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与以往“宏观经济调控”相比,“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心从“调控”转移到“治理”上,更体现了系统观念的指导。财政运行、货币政策、产业发展、价格机制、民生就业等,都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里的内容。宏观经济治理是对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要创新,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丰富和发展。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宏观政策的稳定有效能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宏观经济治理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此次全会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牢牢把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决定》明确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总体部署,强调,“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决定》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其中,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是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围绕规划和战略促进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其目的是确保国家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和协调一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应对当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不平衡的问题,目的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系统性变革,在顶层设计、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部署发力,建立更加完善、开放、透明、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中特别提到制定金融法,将为金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强调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决定》中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目的是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方面有助于节省政策空间、提高政策效率,改善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解决可能存在的协调失灵的问题,将整体国民经济推向更高水平的循环;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统筹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和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三大目标,推动经济主体形成一致预期,使各类宏观政策形成合力。这是中国特色宏观治理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三、履职尽责,围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献计出力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施策,以确保宏观经济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治理的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才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作为政协组织,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宏观政策的学习研究,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局大势,切实增强抢抓政策机遇的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立足政协性质定位,结合**实际,锚定区委“4433”工作推进体系,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以及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的难点堵点,深入调研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六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认真学习了《公报》《说明》《新闻发布会通稿》等内容,特别是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原文,进行了认真研读。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思考,谈两点粗浅认识。
一、关于《决定》
这个决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动员令,是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读了两遍下来,印象比较深的:一是《决定》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任务推进时间紧迫。《决定》共15部分、60条内容、300多项改革举措,完成时限是2029年,大多是体制机制性改革。5年完成,时间紧迫,充分说明当前发展形势紧迫,需要各级快马加鞭、狠抓落实。三是有着鲜明时代特色。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比,这个《决定》,“开放”“安全”“深化”等内容更多、分量更重,一方面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关,另一方面说明很多改革事项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二、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这是《决定》的第六章,共4个方面内容,分别涉及新型城镇化、农村基本经营、强农惠农富农和土地制度。本章第一句话,“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充分说明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城与乡,是发展在空间上的两大不同形态;融合发展,表明未来城乡之间要互融互促、缩小差距、共同繁荣。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许多难点堵点和制度藩篱。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乡村常住人口4.77亿人,乡村人口众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乡村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权益、资源配置等方面,城乡之间不太均衡。
《决定》坚持问题导向,从4个方面作出部署。具体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治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很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农户住房盘活利用,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同常住人口相协调,等等。
有城有乡、城乡融合,也是**特色。随着这些政策落地,相信**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对《决定》的学习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决定》的贯彻落实也是一项长期任务。300多项改革措施,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一篇大文章,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涉及很多政策细则。结合区政协办公室工作,当前我们除认真抓好学习、深刻领会好全会精神外,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针对《决定》提出的具体措施,动员政协委员和特邀信息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为国家下一步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七部分学习交流发言
区政协副秘书长
根据学习安排,下面,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部分,汇报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深刻认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决定》在这一部分开篇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开放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世界现代史发展历程表明,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特别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积极作用。
第二,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物质根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动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意义重大,能够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第三,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合作共赢新境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将为全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区域发展合作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举措,都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国际空间。
二、明确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
改革与开放从来都是相互促进、一体推进的。《决定》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这意味着我国将继续通过扩大开放推动国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开放布局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五个方面内容。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强调既要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又要扩大自主开放,同时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对政策协同、监管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作出了要求;在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在区域开放布局方面,提出要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并着眼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加强与港澳地区开放合作。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提出通过加强同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等措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上述措施表明,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长和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为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将充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找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工作着力点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开拓广阔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勉励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对山东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新机遇。作为政协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任务、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立足**实际,围绕外商投资、自贸区建设等相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咨政,为推动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凝心聚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