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政协自2018年起创设远程协商会。远程协商会已成为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活实践。
科学遴选协商议题。选准议题是提高协商实效的基础。全国政协每年底向各有关方面征集次年协商议政活动的议题建议,经过多轮遴选协商后,形成年度协商计划稿,按有关程序审定后定稿。每年一般安排4场远程协商会,多选择内容具体、社会关注度高、适合通过互联网协商讨论的议题。比如,今年4月召开的“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程协商会,正值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之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此时围绕议题开展远程协商,正是“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关键处”。
精准邀请参会人员。远程协商会是以协商为主要形式的视频会议,不是布置工作、督办事项,而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集众智、汇群力。参会人员以相关领域有专门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全国政协委员为主,每次会议都有地方政协委员参加。会议还邀请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更直接地了解各方诉求。比如,召开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远程协商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邀请来自湖南、西藏等地基层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参加,他们结合日常工作所见所闻道实情、建真言,为推动问题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延长会议协商时间。相较于传统形式的协商会议,远程协商会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为增加委员尤其是京外委员协商建言机会,全国政协配合视频会议同步开展网络议政活动,会前1个月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开设主题议政群,全体委员都可以在群内围绕会议议题反映情况、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会议承办单位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群服务,提供背景资料、相关政策、参阅材料等供委员参考,并及时汇总意见建议,在远程协商会上就网络议政情况进行综述,让协商建言的成果更丰富。
突破会议空间壁垒。远程协商会一般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在2至3个地方政协设分会场,还有部分人员使用手机等设备视频连线参会,通过多屏互动联通五湖四海,达到“天涯若比邻”的会议效果。视频连线场景高度契合议题,或是社区街巷,或是田间地头,或是车间工厂,让人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现场感。比如,“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远程协商会,选取河南兰考县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景点现场连线,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启发解题思路、拓展协商深度。
增强协商互动效果。远程协商会一般先请10名左右参会人员分别就议题的某一个具体方面发言,请部委负责同志作针对性回应,如有需要还可再提问、再回应,其他参会人员也可穿插发言,使讨论愈发深入、协商愈发充分。会议承办单位在会前应同发言人员和部委负责同志做好沟通,发言和回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互动交流你来我往、坦诚深入,力争在短时间内把问题说清楚、把观点讲到位、把理由谈透彻。
会前做好充分演练。远程协商会受技术设备、网络信号、连线场地等因素影响,相比传统会议不可控因素更多,做好筹备组织工作更需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远程协商会正式举办前,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演练,及时处理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同时还要预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和处置预案。比如,室外场地应充分考虑天气、光线、人员干扰等因素,有的还需要选择备用场地;会议进行时如信号突然中断,则需要及时调整发言顺序。上述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周全、以备万一。信息技术部门应同地方分会场和视频连线点进行反复测试,确保视频传输稳定、画面呈现清晰、声音图像相互匹配等。
会议现场做好组织引导。会务工作人员除了做好主会场参会人员的组织引导外,还要与设分会场的地方政协做好前期沟通,提醒分会场参会人员准时到会,保持良好会场秩序,提醒视频连线人员保持在线等候互动交流,等等。如遇到技术方面的突发情况,信息技术部门要按照预案及时处置,必要时请主持人临时调整会议议程。
会后做好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远程协商会成果主要通过报送政协信息进行反映,还可以根据需要形成提案、大会发言、研究报告等。会务工作人员应认真记录、全面汇总、精准分析,把会议讨论的核心观点、重要建议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远程协商会,会后报送的相关信息得到有关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
(作者: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会议处;执笔:吕赫 )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