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三专题)交流发言汇编(5篇)

2023-06-01 | 阅读 : 10907 | 下载量 :1232 投诉   

目录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树牢正确政绩观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 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6 以学促干 以文辅政 以高水平调研助力高质量发展 8 为城市建地铁 为人民建地铁 奋力开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0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胸怀“国之大者”,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要树牢人民至上的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大、工会、产业链链长三个角色切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一、把调查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人大监督实效。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两条主线,深入开展经济工作监督调研,在一贯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求深、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工作同市委中心工作和人大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延伸调研广度。今年共安排经济领域调研30余项,包括加快专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发展场景经济、民营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重点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发展、工程渣土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等。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6篇报送市委决策参考。

二是拓展调研深度。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市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了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题询问,开启连续六年优化营商环境的跟踪监督。先后调研3个区市、65个市区部门、40余家企业,面对面倾听部门和企业心声,真正做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三是提升调研精准度。通过对标宁波、成都、上海、深圳四个城市,对比18个指标,全面摸排出我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4方面差距和5方面问题,提出6方面针对性强的建议举措。对其中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问题,走访平台公司、银行、股权交易中心等4家主体,提出解题路径。

二、把满足职工需求作为调查研究出发点,凝聚起全市职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磅礴力量。高质量的实体经济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大调研,全面掌握职工“急难愁盼”,创新工作形式,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着力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家”。全市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家政服务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0万,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时间碎片化、组织程度低等特点,他们普遍面临居住难、婚恋难、健康查体难、医疗保障难等问题。为此,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专项关爱行动”,吸纳20万人加入工会组织,通过创建“惠工家”公寓、提供超低成本健康体检、赠送互助保险、举办集体婚礼等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是着力打造职工文体活动打卡的“休憩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工人文化宫开放程度低、职工参与率低等问题,通过“公益+市场”、成立“文化宫联盟”,丰富“每周一讲”职工大讲堂、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做到“开门办会”,吸引更多职工参与。同时,积极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建设“省市区工人文化宫”。盘活全市2000余个工会服务职工特色阵地,打造“15分钟服务圈”。

三是着力打造惠工惠企助发展的“智慧家”。强化“智慧工会”App平台赋能,搭建“惠工富农助企”平台,推广本地产品,努力实现职工福利网上采购的目标。完善“线上+线下”模式,以“‘中国—中亚五国’职工谈”为契机,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理论宣讲和职工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工会力量。

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调查研究工作始终,加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比株洲的轨交产业集群,我市轨交产业在产值、本地配套率、企业规模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政策体系。认真研究湖南省尤其是株洲市在支持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体系构建方面的政策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调整我市轨交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提升政策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加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将产业链条本地配套率由40%提升至70%。

二是发挥场景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地铁建设三期百亿级产业场景,加强与中车总部沟通,争取更多央企资源向我市倾斜。精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地铁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中车四方股份、地铁集团、中车四方所强强联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条完整性和竞争力。


树牢正确政绩观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本次读书班学习,我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实际工作谈三点体会和打算。

一、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政绩为人民而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告诉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空间的民生工程,更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心工程。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造福,充分考虑群众意愿、顺应群众需求,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公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坚持为民解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住”与“行”,扎实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危房改造,深入开展物业领域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和道路贯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让群众住得好、行得畅。坚持为民谋利,在低效片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等重大项目推进中,注重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做到不与民争利,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树高质量发展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新时代干工作、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好当前改造和长远发展,高标准开展李村河(张村河)流域、重点低效片区等重要区位城市设计,一揽子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的文章,努力做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绿色低碳,加快生态治理和绿化建设,抓好重点河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山头公园整治工作,高效开展全国智能建造试点任务,全周期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反复论证,确保符合国家战略、符合我市实际,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深化作风能力,靠真抓实干树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将问题摸清、原因摸透、方法找准,有的放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让群众心情更舒畅,对城市更热爱。

坚持一线工作,根据分管领域特点,带领广大干部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山头公园、前海一线、重要片区、重点项目等现场一线逐点找不足、逐项抓整改。

坚持担当作为,遇到问题不推诿,碰到矛盾不打怵,秉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一件一件解决、一项一项攻克,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担当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通过第三期主题教育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牢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直接影响高质量发展成效和我们事业的成败。结合本次读书班的学习思考和统计服务决策实践,下面汇报四点体会。

一、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破除“速度焦虑”,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

要深刻把握政绩观的内涵实质,充分认识到政绩观的力量源泉是依靠人民群众,政绩观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利益,政绩观的方法论是实事求是、实干担当,政绩观的评判标准是人民群众,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党性坚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只有深刻领会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在工作中作出科学的决策、正确的选择,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二、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统筹促进高质量发展

“稳和进”体现在正确的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墨守成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就是要追求高质量发展,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统计工作——

一是注重GDP核算改革。聚焦GDP核算“一月一表”、区域发展“一区一策”、主导行业“一业一计”,精准靶向分析,强化经济运行深度研判,促进质的有效提升。

二是注重GDP结构打开分析。强化存量支撑和增量拉动,完善“一专班+两网络+三数库+四机制”纳统模式,强化纳统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三个联动,稳扎稳打,促进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注重GDP增加值率提升。紧扣企业薪酬、税收、折旧、利润“四项构成”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问题清单,反映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立足经济发展大局,统筹兼顾“利当下”与“惠长远”的关系,强化投资结构与供给结构融合联动,着力涵养经济发展动能潜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作用。

一是创新建立产业类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测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开工前准备、开工后建设、竣工后投产升规等环节全流程监测,借助无人机实时航拍,采集项目信息,在“智慧统计”平台实现3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动态展示。

二是强化投资运行监测预警分析,按月、按季度,分区域、分行业、分产业、分领域、分规模打开分析,加强存量增量拉动、季度波动、新增项目支撑联动分析,准确反映投资要素保障、项目进度和纳统需求,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三是强化投资结构与供给结构联动分析,引导各种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

四、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蹚开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创造性运用好统计制度方法,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吻合。

一是突出方法创新。服务重大战略推进,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发展精准画像。开展“两高”企业和新能源统计监测,深入研究碳达峰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创新建立24条产业链统计监测制度,全面反映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建立园区统计监测制度,为新兴产业园区发展提供考核评价依据。

二是突出方法引领。从行业发展、促进纳统、提高增加值率等方面,继续落实《促进行业发展更好反映发展质效建议》问题和建议清单,在去年典型案例基础上,推动“产转法升规纳统”“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调整行业类别优化结构性增长”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促进行业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当前企业效益不高、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管理和政策调控角度,研究形成“梳理长期亏损企业清单”“总部在外地企业增速回落效益下降”等有关问题建议清单,引导优化企业管理、行业扶持和政策调节,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全市统计系统党员干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使命担当,加强部门联动,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统计力量。


以学促干 以文辅政 以高水平调研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是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的有效途径。市政府研究室是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力量。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调查研究增实效、决策咨询提质效,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好决策参谋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工作要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市政府研究室是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谋服务的专门机构,必须坚决做到全市中心工作怎么部署推进、调研工作就要怎么跟进开展。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六个城市”建设和“三条线”重点工作,集中全力高标准完成24项重点调研,充分发挥了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下步,我们将紧扣全市改革发展任务,重点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组织调研课题、开展深度调研,聚焦聚力,努力形成一批更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提高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能力。

二、坚持求真务实、提高质量,推动调研成果加快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调研工作好不好,关键要看情况摸得清不清、建议提得准不准,看能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看成果转化的效果怎么样。去年,我们开展了“调研成果转化攻坚年”活动,完善了一整套机制,从提高建议质量这个源头入手、从增强调研针对性实效性上用力,决策建议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更多的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文件吸收采纳,还有一些转化为部门工作措施。下步,我们将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更大功夫,开展好针对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破解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坚持开门调研、问计于民,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能从基层实践中找到推进工作的办法,还能进一步凝聚共识、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等制度,推动密切联系群众、精准问策;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外脑”,成立市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借助专家力量开展多种形式调研。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前的调研范围,深入开展进现场、察实情活动,优化专家参与政府调研工作的机制,更好凝聚吸收各界智慧,让调研工作更接地气、调研成果更切实际。

四、坚持凝聚合力、强化统筹,发挥好部门职能作用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发挥政府系统调查研究工作牵头作用,强化了与区市、部门协同联动,市区一体联合开展了十余项重点调研,发挥了多方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效。下步,我们将加强对全市政府系统调研工作的组织,探索建立重大课题制度,统筹调研力量和课题设置,推动形成更多优秀成果,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我们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推动,进一步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强化严实作风,高标准高水平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城市建地铁 为人民建地铁 奋力开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通过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要论述,以及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认识了蕴含其中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进一步领悟了“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地铁的具体实践,就是结合主题教育,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贯彻到调查研究、推动发展之中,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担当,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双一流”目标,全力加快我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下面,汇报三点体会。

一、坚持党建统领、事争一流,全面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在“三个走在前”中彰显青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对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赋予我们“三个走在前”“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光荣使命。作为地方国企,地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强根固魂抓党建,将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全国首家发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1+6”目标体系,以创新为引领,系统推进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地铁建设,业内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实施方案,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已争取批复三期合计13条线、503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三期7条线路仅用9个月全部开工,进场率已达94%,创历史最高;在建线路10条、188公里,正全力加速推进;运营线路7条、315公里初步成网,稳居全国第十,16项运营关键指标中12项全国第一,“畅达幸福”品牌获多项国家级奖。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主线,持续推进32个重点项目又好又快建设,力争全国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示范线6号线一期年底空载试运行,持续安全高效做好网络化运营,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创新班组一线工作法,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夯实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指导组的帮助下,主题教育找准7方面突出问题,创新应用“十学模式”,确定20个方向、174项调研课题,制定调查研究及一线跟岗包保方案,引导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身体力行“一线工作法”。我们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综合运用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针对地铁安全压力大、发展赛道多、员工体量大等特点,引导党员干部“身入”一线、“心到”基层,尊重1.5万职工的首创精神,探索出班组建设管理新模式。2020年率先在运营板块561个一线班组推行,通过党建统领、群众路线、“小立法+二次分配”参与式民主管理三大举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群干群关系、员工主人翁意识短期内显著改观,实现安全、质量、效率、效益显著提升,隐患排查率上升300%,设备故障率下降84%,推动各项运营指标持续全国领跑。2022年,班组建设成功经验向建设板块235个班组推广,通过示范班组创建以点带面全覆盖,作业违章率降低27%,工作效率提高30%。班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夯基工程、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的有力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基石,交出了一份探索中国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国企答卷”,成为全国唯一荣获2022全国国企管理创新一等奖的地铁城市。下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班组建设,不断探索国企现代化治理的“青铁模式”,加快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真抓实干,锚定“双一流”目标,在“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中展现最大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地铁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们深刻把握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特别是总书记在雄安新区提出的“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我们坚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在“六个必须坚持”中找答案、找办法,谋划“二十条措施”,统筹“六个强化”工作要求,以工作实绩检验主题教育实效。强化乘客至上、员工为本,时刻把满足乘客美好出行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持续提升线网运营品质;响应职工多元化需求,健全职工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事争一流”精神,落实市委“十项机制”有关要求,顶格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以未来城市理念为引领,围绕“21+N”TOD重点项目库,着力打造“一区一示范”TOD样板,助力城市更新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揭榜挂帅、五小发明等激励机制,推动全员创新、全面创新。强化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围绕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一体化构建组织、人才、机制、资金、安全五大领域保障体系。强化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在三期建设全面推广清水混凝土、装配式车站等创新技术,加快飞轮储能、永磁电机、新型能管等应用,力争早日实现“节电30%、降碳40%”目标。强化数字化赋能,倒逼工作流程再造,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样板”。

阅读量: 10907 下载量:1232 收藏: 37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