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的写作②:4大技巧

2022-04-05 | 阅读 : 22489 | 下载量 :0 投诉   

22.47 14.80M

本产品仅支持网站在线收听


大家好,这里是笔杆子家园名家讲堂栏目。上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上部分:领导讲话的分类和特点。今天,我们重点学习领导讲话稿写作的4大技巧。讲稿作者是畅销书作家张传禄老师,我是播音主持小青。


领导讲话产生的最佳模式是两个结合:一是领导和机关结合,



二是起草者和执行者结合。而就起草领导讲话工作的本身而言,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需要把握:


一、吃透领导意图


领导讲话是领导个人意图和承办机关指导工作意图的重合。因此,不仅要体现承办机关和直接起草者的意图,尤其要体现领导的意图,而且前者必须服从后者。这就要求承办起草者善于领会和吃透领导的意图。


大凡领导同志要在某个会议上发表讲话,都会把起草讲话稿的人员找来“面授机宜”,即把意图交代清楚。如讲几个什么问题,着重强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等等。领导交代意图的时候,作为领导讲话的起草者(执笔者)必须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地理解,最好把领导所讲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因为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领导事先经过认真思考,打好了腹稿,讲出来的思路已经是很成熟、很成系统了,起草讲话者稍加整理就可成为很理想的讲稿框架了,你全盘记下,写起来就会省劲得多。另一种情况是,领导虽然事先做了认真的思考,但是说出来时可能不够连贯、不成系统,甚至可能是零零碎碎或者是重重复复的话,但是即使是这样,你也要把它全部记录下来,而后经过加工整理,使之连贯起来、系统起来。


领导的意图如果很明确、很完整,那非常好办。如果不太明确、不太完整,那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也是会经常遇到的。因为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太忙,有时来不及作系统周密的思考,所交代的问题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一个粗略的想法,或者只点到现象而没有形成


观点,或者只提到观点而没有串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或者连点到的现象和提到的观点都未必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同样要把领导的原话记录下来,然后认真琢磨:领导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说的那些话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话想说没有说出来?琢磨清楚后再加以梳理、完善和发挥,使领导的思路由不清晰到清晰,由不完整到完整。从这方面说,领导讲话的起草者的头脑应该是领导头脑的扩张,思维应该是领导思维的延伸。所以说,领导讲话的起草者是领导的“外脑”和“智囊”。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经常遇到,就是领导事先没有交代写作意图,让你先列出个提纲来再说。这里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领导的确腾不出时间来思考;一种是他有意发挥起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考考你的能力和水平;还有一种是他相信你的能力和水平,无须多作交代。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要把握住两条:一条是,根据会议主题和上级的有关要求、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揣摩和预测领导可能要讲的方面;另一条是,根据该领导历次讲话的特点和平常与领导的接触,弄清领导喜欢讲的大概内容。把这两个方面捏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思考,就可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也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


对于领导意图的把握,不只是在起草讲话稿之前,平时也要多加留意。与领导交谈,陪同领导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到基层调查指导工作,听领导在一些场合的即席讲话,都是捕捉领导语言习惯的极好时机。因为一般来说,领导在考虑什么问题,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对当前和下步工作有何打算,不仅在正规场合,平时也会在言谈和行动上有所表现。特别是他那些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他真实思想的表露,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妙语佳词。把这些看似零散的东西记下来、集中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就不难发现领导的“关注点”“兴奋点”,不难把握领导的思想脉络和思维习惯。这样,即使领导事先没有交代写作意图,也能做到临阵不慌了。


机关干部需要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吃透领导意图,并不是绝对“奉命行事”,领导怎么说就一定要怎么写,哪怕说得不对也坚决照搬,不能有丝毫更改。实际上,有时候领导也会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图,这时候,你固然要认真听、认真记,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疏漏,也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地提出来。即使领导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图,你也要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只要你讲得有道理,领导还是会采纳的。这是发挥参谋助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唯唯诺诺,见误不说,见错不纠,看似尊重领导,实际上是对领导、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这里还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领导意图是不断深化的。有时候,你按照他的意图起草出的讲话,他可能也不满意,而且推翻重来,这并不是说他原来交代的意图错了,而是经过更深入地思考,特别是你给他提供的讲稿启发了他的灵感,对问题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形成了新的想法和看法。所以,在起草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反复调整、反复修改是正常的,作为起草人员不要有任何抵触情绪。


亲爱的朋友圈们,试听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您想收听全部内容,请加入笔杆子家园会员。


二、提高思维层次


就是要能够使自己的思维和领导的想法接近,或者说能与领导在同一个层次上思考问题。机关干部在起草讲稿的过程中,要学会转换角色,由“我是机关干部”转到“我就是领导”上来。谢亦森先生在《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中提出了如下观点,我觉得很正确,有必要介绍一下:


——要像领导那样胸怀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眼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深谋远虑,把关定向,绝不能凭一己之见坐井观天,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谈琐事不抓要务。


——要像领导那样吃透上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把贯彻上级大政方针与联系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讲好“普通话”,又讲好“地方话”,绝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满足于当“传声筒”“文抄公”。


——要像领导那样注重讲话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绝不能坐而论道,空洞说教,满篇都是空话、大话、套话、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废话”。


——要像领导那样注重文风与政风、作风的一致性,长与短、虚与实、深与浅、朴素与华丽、委婉与犀利、含蓄与明快、沉着与激烈、新潮与谨慎,可谓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一不是领导个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阅历、不同性格气质和不同处事方式的体现,绝不能千人一面,不加区别地把同一文风“套”给每一位领导,更不能把自己的风格强加于领导之上。


——要像领导那样居“高”临“下”,指挥若定,叱咤风云,大量使用“要”“必须”“务必”之类的祈使式语言给下级指方向、明责任、交任务、教方法,绝不能模棱两可,不知所云;不能隔靴搔痒,避实就虚,说来说去说不到点子上;不能以机关干部的角色以“低”充“高”,掺杂个人观点和感情色彩;不能拖泥带水,呑呑吐吐,大量使用“大概”“可能”“据说”“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


三、掌握结构方法


文章是有结构的。所谓掌握结构方法,就是围绕讲话主题的需要,通过层次与段落对题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各层次与段落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呼应,共同为主题服务。结构的方法因讲话稿样式的不同而不同。例行会议上的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团代会、年终总结等工作报告,其结构一般为二元式,即前一部分是报告工作,后一部分是提出工作意见,几乎千篇一律,这里不做研究。我们所研究的是无一定格式的、用于部署丁.作的各类讲话稿的结构方法。这类讲话稿的结构因会议的主题、内容、对象而异,甚至以讲话者的兴趣、风格而异,所以讲话稿的结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内容定结构。当我们接到起草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这篇讲话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主题,要写哪些内容?大致讲几个问题?考虑清楚以后再进行结构设计。这就是说,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容决定结构,而不是结构决定内容,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讲话只讲一个侧面的问题,篇幅限制在3000字以内,如果也像写大块文章一样,一二三四五地拉上一个庞大的架子,就很难把讲话写短、写实,就像个瘦子穿宽大的衣服一样显得空空荡荡。反过来讲,如果讲话是涉及全面工作的,而“架子”设计过于狭小,那么内容就会铺展不开,就像大胖子穿紧身衣一样显得别扭。所以,内容与结构的关系就像身材与衣服的关系,必须合身、得体才好看,离开内容考虑结构,往往会弄巧成拙。


2.不固守“模式”。因为这类讲话稿的结构不需要也不应当有某种“模式”,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会造成结构雷同,就显得呆板和僵化了。所以在考虑结构时需要比较一下:我现在搭的这个“架子”,和以前搭过的或别人搭过的“架子”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应避免。这就好比建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高矮、一个模式,当然不能给人新鲜感和美感。


现在有些讲话稿的结构就存在雷同的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二段是任务和措施,第三段是加强领导,以至于与会者一听念到“加强领导”时,就知道快要讲完了。当然,这样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每篇讲话都是这样的结构,就难免给人以陈旧感。


还有一种现象是,凡领导讲话都要讲到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里面又是三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里面又是三个层次,好像无“三”不成文了。其实这只是习惯使然。为什么一定要讲三个问题?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关键还是要从内容出发,当讲几个问题就讲几个问题,既不要削足适履,又不要生拼硬凑,把不该讲的问题硬搭上去。


3.力求紧凑集中。这里是指文章的内部结构要严谨、周密,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紧密联系,从而使整篇文章有一种整体感、和谐美,把主题烘托出来。不紧凑、不集中,必然使结构松弛散乱,进而导致文章的失败。现在有些讲话稿就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


有的是内容设计不集中,有些方面是为主题服务的,有些方面则偏离了主题。比如某篇讲话的主标题是《高举团结、廉政、务实的旗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下面设计了“从严治干刻不容缓”“重要的问题在于加强学习”“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关于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几项重要工作”5个小标题。很明显,前4个紧扣了主题,后一个小标题则偏离了主题,完全可以砍掉。如果这方面的内容需要保留,小标题应该改成“以务实的精神做好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连得上主题。


有的所设计的内容虽然与主题吻合,但各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显得杂乱无章。比如一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讲话,设计的内容和排序是:(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革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上;(四)党员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五)党员教育要注重实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次序颠倒,既然要指出问题,应该把第四点作为第一点,先把问题摆出来,再谈要求和措施,显得更合乎逻辑,写起来也更顺手;二是内容设计缺乏确定性,第三点写起来会与第一点重复交叉,因为谈的都是党员作用的问题,不如将二者合并。


有的内容设计贪大求全,什么问题都想讲到,实际上什么问题都不可能讲清楚。比如有些讲话稿的设计,从国际形势到国内形势,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工青妇到对台、统战和民兵预备役,简直无所不包了,看起来考虑很周全,但按此写下去、念出来,只能使听众眼花缭乱,灌了满脑子东西还闹不清究竟要抓什么,这就需要首先从结构上把好关,该讲的内容就讲,不该讲和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


四、合理安排段落和层次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为划分层次服务的;层次分明,就能使文章脉络清楚,便于听众理解。直白一点说,就是哪个问题先讲、哪个问题后讲,要按逻辑关系、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不能错乱,不能颠倒,常见的排序方法有:


1.并列排序法。也就是各个层次是“平起平坐”的,不存在谁主谁次、谁轻谁重的问题,都是直接对主题负责。比如一篇关于加强部队建设的讲话,第一部分谈军事工作,第二部分谈政治工作,第三部分谈后勤装备工作,三者就是一种并列关系。


2.递进式排序法。也就是各层次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是循序渐进地铺开来的。比如一篇关于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讲话,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机关”,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学习型机关”,第三部分是“怎样建设学习型机关”。这三者的关系就是递进式的。


3.附带式排序法。也就是层次有轻重和先后之分,把主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其余的作为附带或补充。比如一篇关于布置新年度经济工作的讲话,主要的次序排完之后,带上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第一,抓好春耕生产”“第二,抓好民政工作,确保实现‘开门红’”“第三,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灾民度过春荒”。这些内容都很重要,但又不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以列在后面来讲。


4.主从式排列法。也就是主要层次排在前面,非主要层次排在后面,为主要层次起烘托和服务作用。比如一篇关于布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作为主要层次,后面跟上几段谈改进工作方法、做好服务工作、减轻基层负担和农民负担等问题,这些内容就属于从属层次,为实现主要层次的目标提供保障和支持。


5.交互式排列法。也就是在各层次内容有所交叉的情况下,把其中的共性问题抽象出来,集中成为另外的层次。比如某篇讲话部署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二轻集体企业的发展,其中每机关工作实务办事办文办会个层次当然各有各的内容,但都涉及推进科技进步和搞活产品销售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按并列式方法每个层次都谈一遍,不如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集中起来,排在后面写,以免重复。


6.总分式排序法。也就是先集中说,再分开说。有时,一篇讲话中的某个问题带有纲领性、覆盖性,单独列为一个层次,与其他层次又不是并列或递进关系,所以把它放在前面单独写。比如一篇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它需要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显然不能和后面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混杂在一起,要摆在前面先交代清楚,再铺排好企业改革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具体层次,这样逻辑上更顺当,也便于听众把握。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如果您学完了写作技巧还不知道如何动笔,可以到笔杆子家园网站寻找可以参考的范文。我们下次再见!


阅读量: 22489 下载量:0 收藏: 55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