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不愿写材料?(附对策建议)

2022-01-16 | 阅读 : 6656 | 下载量 :0 投诉   

撰写文字材料,是各级机关单位公务人员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也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手段。可以说,每一位公务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材料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家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然而,近年来基层不少年轻干部不太愿意写材料。这一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如何来正确引导和有效解决,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问题表现 

基层年轻干部不愿写材料的具体表现,经梳理大致有以下六种情形: 

(一)宁钻技术活,不愿碰文字。在基层单位,有些年轻干部宁愿去做项目审批、规划设计、财务管理、统计分析之类实务性技术工作,也不愿去触碰起草文件、撰写报告、编发简报、校改文稿等他们认为相对务虚的文字工作。这与高中时期有好多学生偏爱数理化而不喜欢文史哲的道理一样,这些年轻干部似乎更愿意做偏理科性质的事情,而不喜欢干偏文科性质的工作。 

(二)宁可跑外勤,不愿坐椅子。有些基层年轻干部性格外向活泼,宁愿整日东奔西跑、成天出差下乡与不同身份类别的人接触、交流,也不想待在办公室里坐在椅子上和文字材料打交道、费力气。如果让他们出去搞调研还比较主动,但回来以后写东西就不太积极了。这属于典型的坐不下去、静不下来的类型,的确不太适合安安稳稳、平心静气写材料。 

(三)宁说漂亮话,不愿落笔端。基层有些年轻干部,平时即兴发言讲得挺精彩,也有水平,但就是不想落实到文字上形成书面材料。可能口头表述比较自由、随意,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尽管听起来不错,但一落到纸面上,就不仅需要表达准确、语言通顺,还须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这也许是他们只想说说话、不愿动动笔的顾虑。 

(四)宁肯被冷落,不愿挑担子。一般来说,基层单位领导普遍较为重视文字工作,做文字工作的人也很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之内。然而,有些年轻干部宁愿不被关注、不受重视,也不想主动挑起写材料的重担。在他们看来,其他类型的业务工作照样可以出成效、创业绩,何必非要勉强自己去揽“吃苦未必吃香、出力未必讨好”的文字工作。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年轻干部就是不愿去亲近领导、在领导身边工作。 

(五)宁愿享生活,不愿常加班。写材料的人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日常工作十分辛苦、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因任务缠身,时常要舍弃假日时光,这其实是多数乐享“慢生活”的基层年轻干部所难以容忍的。他们对节奏快、加班多、压力大的文字工作内心是排斥的,即使被动接受了这样的工作,也渴望“八小时之外”能够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享受业余生活、尽情释放压力。 

(六)宁做简单事,不愿费脑筋。文字工作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做到让各方面都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宁愿去做传文件、填表格、打电话、整资料之类的简单工作,也不想和写材料沾半点关系。在他们的眼中,写材料太耗费脑力和精力,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很容易被领导批评责备,但凡有机会还不如去干些不太费脑筋、比较好交差的体力活。 

二、成因分析  

基层年轻干部不愿写材料,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一是畏难心理作祟,吃苦精神不足。不少基层年轻干部不愿写材料,是因为思想上有畏难情绪,缺乏吃苦精神。他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一提文字工作就头疼,特别怕写材料,甚至到了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步,很多时候还没开始写内心就提前打了退堂鼓。他们可能耳闻目睹过写材料前辈们彻夜伏案、假日无休式的艰辛付出,自认为难以像老一辈那样呕心沥血、担当奉献。他们也许只想着“朝九晚五”到点下班、“旱涝保收”守住饭碗即可,心里才不想受那份披星戴月、没日没夜的苦和累。说到底,与那些前辈相比,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修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追求安逸的工作环境、不想走出舒适圈,应该是他们不愿写材料的重要原因。 

二是形式主义引发,兴趣动力不强。有些基层年轻干部不愿写材料,是因为对这项工作实在没多少兴趣,内在动力缺乏。他们的内心容易浮躁,难以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专心写作,写材料在他们眼中是比较枯燥的工作,因此耐不住性子、提不起兴致。尤其是当看到一些写材料的同事为了应对检查需要赶补资料、遇到紧急任务“闭门造车”的情景时,他们就会坚定地认为写材料是虚头巴脑的工作,没有什么实实在在、可以拿出手的“显绩”。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看到的“闭门造车”,很可能是在紧急状态下通过间接调研、在线询问来获取有关资料,并非完全脱离实际、生编硬造。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形式主义的嫌疑。 

三是工作经验欠缺,专业能力不强。有些基层年轻干部不愿写材料,原因在于阅历不够、经验不多、见解不深、能力不强。他们在刚开始接触文字工作的时候,年纪尚轻,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系统的锻炼、实践的历练,也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经过多少风雨,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高度也不接地气,加之有时上级安排的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当然就容易被领导否定甚至批评了。这样一来,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极易受到打击,自然就不太情愿坚持写下去了。其实,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是需要时间来雕刻和打磨的,也是每个年轻干部都会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气馁、自我怀疑甚至选择放弃。 

(二)客观因素 

一是引导性激励措施不多。在基层单位,很多写材料的人其实是居于幕后、默默奉献的。他们中有的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文秘岗位,获得提拔的机会有限、升迁的速度迟缓,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有的同志“白加黑、五加二”式连续奋战在工作一线,也没有申领过加班补助,甚至连调休的时间都难以保证……这些情况说明基层单位对写材料人员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关怀都是相对缺失的。通过释放重视重用文秘人才的信号、营造尊重推崇“幕后英雄”的环境,来鼓励和引导年轻干部投身这项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基层年轻干部从写材料的前辈那里看不到被重视重用的希望,找不到被尊重推崇的感觉,当然也就没有热忱去从事这项工作了。 

二是常态化业务培训不够。有些基层年轻干部之所以不愿写材料,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项工作很难驾驭和操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上级的要求和领导的标准。从客观层面来讲,这其实反映出基层单位对年轻干部写作技能的培训还不够经常,内部业务学习的效果还不够理想,资深前辈“传帮带”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到位,实践技法的传授和业务经验的交流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就导致年轻干部的专业能力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提升,进而使其主观上对文字工作产生距离感、排斥感。这种状况还极易陷入恶性循环,越是培训不经常,越是能力不达标,越容易反感写材料,这样一来再培训效果也不会太好。 

三是正效应舆论氛围不浓。大家对文字工作的整体观感是否正面、普遍评价是否积极,也会对基层年轻干部是否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字工作的印象和风评其实并不太让人乐观。在不少人眼里,写材料常常与“加班多”“难度高”“压力大”“损身体”“耗精力”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熟悉这项工作的人,更有可能去传播“天天加班写材料,落下一身职业病”“写材料太不容易了,还不如去跑业务”“这活儿付出多、回报少,还没什么成就感”“没好出路的老实人才去吃那份苦、受那份罪”之类言论。显然,这样的社会舆论是难以释放出正效应的,既不利于基层单位储备人才,也不利于吸引年轻干部从事文字工作。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种种表现,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成因分析,这里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导向,营造健康舆论环境。只有导向正确,才能引领舆论风向。基层单位应该树立“写材料的人能吃苦就能吃香、有作为就有前途”的鲜明导向,让那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获得应有的肯定和广泛的尊重、看到前进的曙光和上升的机遇,坚决不能让默默“吃黄连”的他们吃了“哑巴亏”、甘为“孺子牛”的他们泄了“垦荒劲”。只有这样,文字工作才能赢得更多领导干部的认可和支持,得到更多年轻干部的青睐和羡慕。在此基础上,还应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大家公道正派地发表言论、公允无私地揭示事实、公正客观地作出评价,不断传播正能量、持续发挥正效应,最大限度消除社会公众对这项工作的偏见、误会和曲解,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二)落实激励举措,调动积极从业热情。人们常说,有激励才有干劲,对于年轻干部更是如此。基层单位应该通过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措施落地见效,来调动年轻干部从事文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及时兑现物质激励。对于写材料的人来说,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将其加班补助、奖金福利等物质待遇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激励。应为写材料的人适时提供暖人心、聚人气的精神关怀。首先,极力举荐推优和提拔重用,应是最好的激励之计;其次,争取上挂锻炼、支持培训深造,也是不错的鼓舞之策;再次,落实加班补休、实施弹性调休,当是基本的保障之法。若因某些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兑现物质奖励或落实较高层次的精神激励,则需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再给予相应补偿。总之,应想方设法激励基层年轻干部自愿写、主动写、争着写、比着写。 

(三)加强培训交流,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做文字工作,空有热情和意愿还不够,必须能力过关、水平达标。基层单位应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使其真正具备写作能力和水平。达到这一目的有两个途径:其一,组织常态化专业培训。基层单位可以定期邀请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人士,比如高校教授、上级部门的专家学者或者有专业资质的培训机构讲师,开展实用性较强的专题讲座、实战训练、水平测试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除了“请进来”之外,有条件的基层单位还可以采用“派出去”的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赴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去专业机构集中培训,以便其快速吸收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其二,开展经常性业务交流。除了上级部门的专业人士适时下来给予具体指导外,基层单位应充分利用日常集中学习平台召开写作经验交流会,依靠单位内部的写作能手或兄弟单位的文秘高手,及时为年轻干部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分享心得、交流技法,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调整心态、掌握要领、增强本领。 

(四)转变工作作风,杜绝不良文风习气。有些基层年轻干部总认为写材料是相对务虚、走形式的工作,对此提不起兴趣、没什么好感。这也从侧面说明,文字工作还有不小空间需要完善,还有一些不良风气需要下大力气改进,否则对于年轻干部还是很难有吸引力的。眼下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决破除材料撰写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全力推行“一线调研”“麻雀解剖”等工作法,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彻底改变“假大空”“闭门造车”“随意克隆”“七拼八凑”“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移花接木”“添枝加叶”“连篇累牍”等不良习气,努力为这项工作正名、为写材料的人立好名声,真正用好材料所散发的魅力和彰显的风骨,去正向熏陶、正面感染、正确引导基层年轻干部从事文字工作。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儿网www.biganzijiayuan.com

阅读量: 6656 下载量:0 收藏: 41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