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关于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思考

2021-09-16 | 阅读 : 2209 | 下载量 :85 投诉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提出要从体制机制、政策实施、资源投入等方面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总书记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深入阐述,更加明确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了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新发展阶段,金融如何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要求,明确功能与定位,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提供动力支持,是当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X省X市为个案,作一些有益探索。

一、X市“三农”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实践

20XX年,X市委提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市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4.1。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XX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XX亿元,20XX-20XX年平均增长3.7。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作物总产量XX万吨,增长0.1X县试验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创造世界新纪录。全市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和经营创新,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三黄两茶”(黄花菜、湘黄鸡、黄贡椒、茶油、茶叶)等一批特色产业脱颖而出。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产业扶贫到户覆盖率达到100(兜底除外),油茶产业扶贫创造了“X经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自然村通水泥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全覆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全市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7.7790.0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X县实现脱贫摘帽,X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金融服务的实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有效落实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新政策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规划,结合X实际情况出台《2021年金融支持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等专项政策工具的作用。人民银行X市中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差别化监管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回归“三农”。近五年来,X市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XX亿元,撬动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放特色信贷产品金额达XX亿元,为农户创业、乡村产业良好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三是助力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X市已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其中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开展近十年,辖内X个县(市)全部被评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共支持油茶龙头企业XX余家,油茶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专业大户XX家,帮助近X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XX元以上,实现了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赢发展。XX市作为全国XX个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之一,目前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已经实现县域金融机构全覆盖,农房抵押贷款余额XX万元,有力的盘活了农村的资产资源。

2、全面优化乡村振兴金融生态新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支付清算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大POS机、ATM机的布放力度,推进金融IC卡、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应用,拓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领域。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在全市XX个贫困村完成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布放助农取款等支付服务设备XX台,助农取款交易XX万元,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二是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X市中支积极推动出台《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X市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文件,牵头制定《X市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评选管理办法》,选取信用基础较好的乡村进行试点,全面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X市辖内农户XX万户,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XX万户,占全市农户的XX。已建立XX个信用村,评定信用农户XX万户,累计发放贷款XX亿元。

三是金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本地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为基础,X乡铸就“诚信之乡”、X县X村上线“厚德同心积分银行”系统打造“X模式”,积极探索“信用+乡村治理”和“信用+金融惠农”,走出一条文明引领、全民参与、金融助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3、创新指导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新升级

一是实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战略,助力X市发展生态观光休闲等乡村旅游,加快X油茶小镇建设,支持X田野绿世界、X休闲田园等景区提质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3条旅游精品路线,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做响辖内县(市)的旅游品牌。

二是深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业品牌。

三是推进“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发展。人民银行X市中支联合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特色产业企业名录清单,如指导出台《X县金融支持黄花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累计发放特色产业再贷款XX亿元,引导农业银行创新“黄花贷”等信贷产品,撬动X县金融机构发放特色产业贷款XX亿元,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X家、种养大户XX余家,充分发挥了“小黄花菜、大产业”重要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作用。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

1、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体系需要完善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为支撑,但目前城乡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待完善。

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意愿不强。受集约化经营调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缩减,部分行贷款权限上收至地市级机构,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缺少独立的贷款审批权,只具有资金组织权、贷款调查权和回收权。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较少涉及甚至基本不开设农村金融业务,区别对待“三农”发展,无法满足农户正常信贷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尚不健全。当前主要深耕农村市场的邮储银行、农商银行以及村镇银行,服务能力均不足,且规模偏小,参与防返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面窄,难以有效发挥金融服务作用。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较小,为了寻求出路,为考虑其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门槛较高,服务农村经济的作用不明显。

2、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资源创新不足

当前,金融资源创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供给与需求矛盾较为突出。从需求端看,农村地区“贷款难”。农村地区既有满足简单生产生活需要的零散、小额、短期性的金融需求,也有用于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集中、大额、长期性的金融需求。面对不同层次的贷款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相对滞后,在产品多样化、对象精准化及服务精细化方面明显不足,农户申贷获得率及时效性较低。从供给端看,金融机构“难贷款”。由于农业的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长期限制了信贷的投入,一方面,传统种养业易受自然环境、灾害等影响,具有天然的被动性。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顺周期性明显,“谷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风险容易演变传递到金融领域,进而形成信贷风险,因此金融机构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相当谨慎,“难贷款”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目前,X全市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存贷比为X,最低的只有X,农村金融资源的创新利用严重滞后。

3、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金融服务成本高。部分农村区域经济落后、交通滞后、居住分散,金融机构贷前调查、信贷审批、贷后管理成本高。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心存疑虑,接受程度较低,普及难度较大,而对物理网点、人工服务依赖程度较高,提高了金融服务成本。

二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目前,农村信用行为主体守约遵规、信守约定的意识还有待强化,贷款欺诈和逃废债行为时有发生,农村信用信息零星分散参差不齐,没有实现系统性整合,信息可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较低,信息不对称。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薄。部分乡镇存在地域广、人口分布分散、所属行政村多等特点,当地设置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往往无法满足这类乡镇的金融服务需要,较低的支付服务覆盖面和服务率、较少的ATM机具、缺少信贷和理财等综合功能的自主终端等均会限制金融支持作用发挥。

4、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改革不够深入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功能缺乏。村(组)自治组织是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管理者,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转化为乡村产业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但其融资功能缺失,个体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互动还相对缺乏,小、散、弱的农户难以获取和承接金融资源的大量投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着融资需求的现实问题。

二是农村金融担保机制实效不足。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的核心离不开抵押担保,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不健全,财产权利抵押登记、评估、流转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抵押物处置存在困难,服务“三农”的融资担保机制的合作机制存在短板。

三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有待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宅基地“三块地”资产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农民难以获得资产性收益。宅基地流转范围受限且缺乏统一的平台,难以实现抵押担保获得金融支持的便利。集体土地经营权的转让登记制度仍然缺失。

三、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及政策建议

1、优化让“三农”变新的金融体系,做好“两条腿走”的衔接同步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要做好“两条腿走”的衔接同步。一方面,按照5年过渡期的要求,继续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及时调整包括货币政策工具、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的侧重点,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时效性,使金融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脱贫群体。另一方面,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金融要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将金融扶贫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应用到服务乡村振兴中去,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金融支持扶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推动大型商业银行适度下沉业务层级,立足本行优势、创新产品设计、优化网点布局,持续提升错位竞争能力,增加首贷客户数量,更好地服务好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发挥好农村商业银行的主力军作用,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切实满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流入田间地头。

四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的有序发展,积极发挥其他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渠道。

五是积极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稳定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的作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加强涉农保险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科学确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拓宽财政补贴险种,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的功能,推动各类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开发和上市。

2、创新让农业变强的金融服务,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

农村金融供给需要契合农村经济环境,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不仅要有量的支持,还要注重质的提高。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紧盯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制定与农村改革、农业投资相一致的战略方向,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销售、流通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金融投入应注重采用市场化方式,投入重点是具有一定收益、能够保障合理回报的领域,包括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金融服务、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计符合农民、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农户融资需求和特点,丰富贷款产品体系,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产品和线上信贷产品,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保险+信贷”模式。同时,创新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单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计划,并在内部转移定价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落实涉农信贷业务的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推动分支机构尤其是县域存贷比偏低的分支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和期限,鼓励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业务,提供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3、发展让农村变美的绿色金融,助力“宜业宜居”的乡村建设行动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推动农村绿色金融、信用信息环境建设,为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金融生态支撑。

一方面,应在“硬件”上下功夫,以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建设。一是以绿色金融引导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差异化信贷手段引导农村资源配置向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倾斜,为污染防治、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新能源产业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对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求,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土壤治理改善、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绿色发展。二是以科技金融夯实美丽乡村基础;科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展在线融资、线上支付结算、农村电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大数据为不同类型的农民精准画像,有针对性地设计信贷模型,开发纯信用、低利率、可循环的小额贷款。

另一方面,应在“软件”上下功夫,解决好信用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存在短板等问题。着力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的对接,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宣传诚信文化,强化诚信教育,培育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评级覆盖率,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和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信用、信贷紧密联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激励银行机构发放涉农贷款。做好农业贷款投放的担保增信支持,并适当减免担保费用,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4、推动让农民变富的普惠金融,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脱贫攻坚的着力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均等化,促使城乡融合均衡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支持农村交通、供水、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金融手段,主动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探索创新更多基于农村资源要素的信贷产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信贷服务,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活跃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双向流通,促进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助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促进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

加大金融支持农村改革配套服务力度,拓宽农民实现富裕富足的收益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利用、厂房设施市场化经营、集体闲置资金资本化运营,唤醒“沉睡的资产”。

二是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为其带动的家庭农场、农户等提供担保增信,或者整合利用集体资金入股经营稳健的农业企业、优质公共服务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三是拓宽抵押质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等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和平台建设。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www.biganzijiayuan.com 



阅读量: 2209 下载量:85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