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领导打交道【音频课】

2018-08-13 | 阅读 : 12546 | 下载量 :0 投诉   

16.47 37.68M

timg.gif(下载讲稿全文)



timg.gif(下载录音)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块心病


——与领导打交道的学问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这里是笔杆子家园网上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块心病——与领导打交道的学问》。讲稿作者是畅销书作家张传禄老师。我是播音主持妮子


领导,是由非直接领导和直接领导构成,说得通俗一点,是由“县官”和“现管”构成的。


如果你在机关工作,“县官”是指单位主官、副职首长以及部门领导等,“现管”是指顶头上司,比如组长、股长、科长、处长、局长等。


我国有句俗语说,“县官不如现管”。


部队也有俚语说,“要想干得好,班长得汇报。班长不汇报,连长怎知道?”参加过饭局的人,大都听到这样一句戏言:“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块心病。”


一个人在工作中,和直接领导打交道最多,“直接领导要敬”的道理不言而喻。


敬,就是对领导要尊敬、恭敬。人们经常讲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熟谂近密的夫妻,彼此之间还需要讲究“敬”,才能美好长久,造福家庭,何况同舟共济的领导与被领导?严格地讲,敬的效应不仅是付出,更是回报。“我敬他一尺他敬我一丈”。尊敬别人也就是尊敬自己,不尊重别人其实是不尊重自己。所以,“敬”的心态必须养成有素。


那么,怎样才算是“敬”呢?


第一,要有领导意识。因为我们经常和直接领导打交道,甚至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非常熟悉。也许有人认为,熟悉了关系好处,生疏时关系难处。实际上恰恰相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生疏时处理起来比简单;熟悉了,倒是要特别讲究分寸和艺术。为什么呢?


首先,和领导熟悉了,思想上容易松懈麻痹,变得不谨慎起来,变得随便甚至“放肆”起来,话也多了,事也多了,一旦把握不住,许多问题和毛病就跟着来了。其次,领导对你信任了,使用的就多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就可能出现“江郎才尽”的窘境。再次,和领导熟悉了,接触的层次高了,面也宽了,了解的情况也多了,需要处理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了,搞不好就会纠缠其中难以脱身。处理这类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慎、谨慎、再谨慎,切不可忘乎所以,飘飘然。


这里所谓的要有领导意识,就是不论你和领导的关系多么密切,领导就是领导,被领导就是被领导,这个意识要非常强。一般来说,单独相处,可以比较随便,在公开场合,要正正规规,即使领导和你开玩笑,你也要庄谐适度,礼貌又不伤气氛。越是和领导熟悉,越要体谅领导的难处,不要给领导出难题,也不要因自己的一些琐琐碎碎的私事去麻烦领导。领导交办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要认认真真,有板有眼地去完成,并且要有回音。此外不能打着领导的旗号为自己办私事,领导的事就是领导的事,自己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要分得很清楚。


在这里着重讲讲如何与领导谈话的问题。部属如何与领导交谈,是一个经常遇到的且又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方面,部属必须与领导交谈,另一方面,与领导谈话,不允许太随便,要求在谈话的范围、态度上有一定的分寸。谈话不投入、不积极,可能惹起领导不高兴;谈得太投入、太积极,与领导某些心理定势冲突起来,也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因此,在与领导谈话方面,要注意这么几点:首先,要注意谈话的政治性。你所讲的,不要涉及领导的人际关系、保密事务,不能与领导所要执行的政策、方针冲突;其次,要注意谈话的从属性。谈话时要时刻明白自己的身份,夸夸其谈,对领导指手画脚,就可能触怒领导;再次,要注意谈话的事务性。正规的谈话只能扯公事,不要东拉西扯,不要把宴会厅里讲的东西也一古脑搬到办公室来。公务谈话不能扯得太远。此外,还要正确对待谈话的被动性。部属与领导谈话,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你首先应该明确的。你的谈话可能引不起领导的兴趣,有时领导可能会中止谈话,或者另找话题,这也是极为自然的。为此,部属必须仔细考虑,精心计划,留有后路。在谈话中主体意识太强,总是要求领导围绕你的话题转,对领导的插话、中断话题、转移话题表现出明显不满,都是不合适的。



第二,要有距离意识。……


一是不掺和领导的家务。……


二是不迎合领导的嗜好。……


三是不伤害领导的面子。……


第三,要有掩护意识。……


在工作中对领导的掩护可以具体为三个方面:


一是当领导不太清楚下面的事情,或者下面不太领会领导的意图时,下属应多做沟通的工作,起到桥梁作用,使上下之间协调一致。


二是当贯彻涉及诸如职级调整、纪律处分、进退去留等切身利益的组织决定时,下属应多做疏导工作,起到必要的掩护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把领导推到第一线,以使工作留有回旋余地。


三是当领导的意图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强烈反映时,下属应多做化解的工作,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及时查清情况,提出建议,力避产生对立情绪。


阅读量: 12546 下载量:0 收藏: 52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