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

2024-04-17 | 阅读 : 82 | 下载量 :0 投诉   

良好的协商氛围是促进不同思想观点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的重要环境因素,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协商氛围中,才能讲真话、建诤言、道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重在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 

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 

平等是创造和拥有良好政治关系的前提,也是协商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协商主体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去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及关注的问题,所有参与者都有平等表达意见的机会、所有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应当被给予同等关注。如果协商的一方居高临下、强加于人,另一方(或几方)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也不是真正的协商。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首要的就是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有事多商量,不强加于人。 

平等协商的“平等”,主要包括协商主体在协商过程中的地位平等、了解和获取资源的渠道平等、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平等、协商程序平等。具体而言,一是协商主体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确保各个领域群众都能参与协商。我国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就是保障平等协商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求政协委员界别代表的设定不仅要兼顾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士的比例,还要兼顾各党派团体界别和民族的比例。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发挥好界别优势,加强委员的界别代表性,确保协商范围和参与人群的精确性。二是重视参与各方的实质平等,注重协商素养的提升。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协商过程中参与者的能力在客观上是有差别的。但每一个协商参与者至少应该具备能力平等的某种“底线要求”。一方面,协商主体应该具备开展协商的能力,以将相关诉求转化为公共议题;另一方面,协商主体应该具备一定的协商能力,确保“话能说出来”,避免完全成为协商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这就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协商民主的专题培训,进行协商民主的理论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协商民主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弘扬合作理念,提高人民群众对协商民主的认同,并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协商能力。 

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 

协商民主是一种程序民主。在一定的协商规则和程序指引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建议,协商才是有效率的,作出的决策才能是科学、民主的。有序协商,就是要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民主集中的要求,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避免随意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我国协商运行机制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滞后化、形式化、碎片化、非常态化等不符合协商民主发展要求的问题,成为制约协商民主有序运转的瓶颈。 

对此,在协商民主实践中,一是做好协商准备,提前确定好协商代表、选择协商具体形式、推举协商主持人、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等,尽量避免出现“今天出议题、明天就协商”的情况,确保准备阶段时间充足、资料详实。二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机制。采取会议、座谈、恳谈、讨论、听证、论证、实地走访、工作联席会、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充分开展协商。同时用好互联网,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线上协商议事,推动大事小事云反馈”“云互动”“云商议,通过良好的协商空间推动人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更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诉求,进而营造有序的协商氛围。三是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议事规则。明确协商的程序、方法、时间、地点等,制定协商参与人发言时间、顺序和要求等规则,给予所有参与者平等发言的机会,保证程序清晰、照章行事。 

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 

真诚协商,就是要坚持做事多商量,不偏激偏执。协商的目的是使各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在协商过程中,要按照充分讨论、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一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矛盾、包容差异,接纳不同意见,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协商参与者才敢、才会讲真话、讲心里话,从而在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中,不断增进共识,通过有序协商寻求利益的共同点,谋求最大公约数。二是注重互动反馈。既注重组织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之间不同意见的交流交锋交融,又重视安排相关党政部门领导面对面听取协商意见建议,在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出现场回应,增加彼此尊重和认真考虑各方意见建议的可能性,也便于澄清相关疑惑,变单向的“你讲我听”为双向的“你提我答”,对于协商中提出的即时能改的问题、立时能办的措施,有关部门应该立说立行、认真落实,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协商代表的自身影响力,通过媒体渠道向公众反馈,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协商参与者从内心感知到协商民主的魅力和价值。

陈冬旭

来源:学习时报

阅读量: 82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