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吕梁行

2023-11-28 | 阅读 : 91 | 下载量 :0 投诉   

临县、兴县、柳林、离石……这些山西的地方离我陕西的老家只不过隔了一条黄河,都不算远,是儿时老家长途汽车站站牌上熟悉的地名记忆;地雷战、牺盟会、山药蛋派、吕梁英雄传……则是长大后阅读红色文学带来的深刻印象,但是,一直无缘亲历。终于,在今年的深秋时节,我和同事们跨过黄河,踏上了吕梁这片红色的土地。短短两日行程,却收获很多,内心深处总是被一些故事与见闻感动着。 

吕梁位于晋西北,黄河以东,因吕梁山脉而得名。吕梁真正为我们所熟知的,是抗战时期国家危亡时刻,吕梁儿女投身抗战、奋勇抵御日寇入侵的事迹。这次前来,除了从前知晓的艰苦卓绝反扫荡、大批民众参与运伤员、保物资,老百姓造地雷“挤敌人”的英雄事迹外,又新了解到吕梁的不少红色故事,同样让我们感动和钦佩。 

我们第一站落脚点是吕梁腹地——临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党的领导下,吕梁军民与八路军并肩奋勇战斗,先后创建了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后来组建了跨越山西、内蒙古的晋绥边区,成为守护在延安的党中央的前沿阵地。从晋西北根据地到晋绥边区,不仅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仍然贡献卓著。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之时,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时称中央后委)就驻扎在晋西北地区(临县、兴县一带),机关部队三千多人,分散居住在湫水河沿岸临县、兴县的四十多个村庄。 

在临县,我们看到很多中央后委驻地的旧址,叶剑英、杨尚昆等住在双塔村;由谢觉哉、陈瑾昆等组成的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在距县城十多里地的后甘泉村办公和生活。后甘泉村,因村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我们去的时候,仍然是泉水汩汩,手鞠尝之,果然是甘洌清甜,据说此泉清而微温,入冬不结冰,令人称奇。从泉水口向山上走不远,就到了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曾经办公的窑院,一排四孔窑洞,背后通向防空洞,前边是不大的院子,屋檐、门窗以及院墙都已残破,但大体还保持了历史建筑的原貌。 

谢老当时年事已高,后甘泉村居住条件很艰苦,但他始终通达乐观,和村民们相处融洽,当他听闻后甘泉村人郭维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事迹,特意为其撰写了碑文,称“骨是忠的,土是香的,香土埋忠骨”。了解到后甘泉村年节民俗后,他还写下“元宵村民打铁花,鳌山火树寂无哗”的诗句。当地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这个村正是以打铁花而远近闻名的。此外,这些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制作烟花爆竹,供应省内外市场,如今形成了规模不小的产业。 

离开临县,沿着湫水河一路向北,我们继续向兴县进发。兴县的蔡家崖村,是晋西北行政公署、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贺龙、续范亭等曾在此办公。我们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通过一件件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军民斗争生活场景的图片和文字、数据资料,了解到晋绥边区的发展历史和当时晋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生活。 

1940年,晋西北遭遇大旱,庄稼歉收。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再加上日寇不断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当地百姓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平时被作为马料的黑豆,成为人们仅有的食物,且黑豆都难以充足保障,很多人患上了夜盲症、肠胃病等。严寒时节,衣物匮乏,很多百姓因没有过冬的棉衣、鞋袜冻伤了手脚。 

部队的生活尤其艰苦,粮食得不到保障,战士们经常忍饥挨饿,坚持与敌人周旋战斗。像搪瓷盆这样的生活用具,一个女兵班才有一个,通常是早上当洗脸盆,吃饭时盛饭用。武器更是缺乏,很多队伍不仅步枪不能按人配发,即便是大刀、红缨枪,也是几个人共用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干部战士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不断地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边区军民的生活也逐渐好转,但边区经济仍算不上富足。在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上交给党中央。19489月,西北战事正酣,贺龙等接到中央军委指示,要求二十天内动员两万石细粮,集中新兵五千到一万参加野战军,结果仅三天时间,就筹集细粮一万石,新兵一万人,还有棉衣等物资,而这其中“兵员补充,粮食弹药都靠晋绥”。 

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我们还意外地了解到成成中学师生的抗战传奇,它与吕梁这片红色热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由一群爱国师生组成。1938年,日寇铁蹄踏破华北,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太原成成中学,从老校长,到年轻的师生,五十余人毅然投笔从戎,在清源县组成抗日游击队,转战晋西北。当年他们就是从临县、兴县出发,跟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大青山,创建抗日根据地,最终血洒塞外,很多牺牲的年轻人仅有十八九岁。成成中学校友、抗日游击队队员阎百真在《成成烽火》一书中写道:许多成中师生,以他们风华正茂的最佳年龄,光荣殉国,鲜血洒染了塞外草原,忠骨埋在大青山上。”师生们勇毅无畏的抗战故事,令我们肃然起敬。 

短短两天时间过去了,在微微细雨中,我们踏上了返程,感觉收获满满。纪念馆和革命旧址中那些生动鲜活的画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从前听闻的吕梁抗战故事经此亲历更加令人震撼,而那些曾经在书中读过的吕梁英雄人物则更为生动立体,他们的生命在历史中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在人们的心中永存。

作者:韩伟

来源:学习时报

阅读量: 91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